“据我的经验,几十年来,几乎连打好百日基础的人都没有。如果这个基础(百日筑基)都没有的话,所有佛学理论都是空谈。——南怀瑾”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能完成这一百天的修行,就是道家所说“碧眼方瞳是神仙”。
定,也叫做“三昧”,道教称为“结丹”。
从凡夫到成佛,只有禅定功夫不同——慧也是从定生。
比如,般舟三昧是八地菩萨境界,首楞严三昧是十地菩萨境界,金刚三昧是佛的境界。
也就是,当你证到首楞严三昧时,你就证到十地。
如果一个修行人,无法入定,那么他是没有真功夫的。
也就是,他没有真本事,只不过鹦鹉学舌,背个书而已。
一、怎样入定
1、达到什么条件,才能入定?(入最低层次的初禅禅定)
答:
“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中脉通了,才能证入初禅的真正禅定。中脉通了,他的境界永远是天青色,昼夜都在水绿山青境界,两眼蓝色,眼瞳定而有力,发出方楞似的光芒。佛教用药师佛的蓝色身躯意表这个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说“碧眼方瞳是神仙”——南怀瑾”
2、中脉怎么才能通?
答:
“精气神充足,中脉自然会被旺盛的精气神冲开。此时身体健康无病”。
健康与修证的关系
答:
“色身没有绝对的健康,即不能得定。不能去掉身体的障碍,想进入定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能做到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比较容易了。——南怀瑾”
“佛家的显教跟密宗争吵,密宗认为气脉要通了才能悟道;净土、禅宗不谈这套气脉,认为四大假合之身说什么气脉!那是外道。我们看到很多法师们的著作,都在骂,像我们这些没得道的人,看看只好笑笑。大家骂过来骂过去,反正都没有真得道,得了“骂道”有什么用呢?结果自己学道都在生病,还著书立说骂别人不对,那不是造业吗?至少自己少生病也好一点嘛!其实显密都一样的,真到了一念不生,一定是气住脉停;反过来说,能气住脉停,自然心平气和,才能到一念不生。心不平,气不和,精神不充满,怎么能够达到一念不生呢?——南怀瑾”
通中脉与开悟的关系
答:
“中脉通,不一定开悟;中脉不通,一定不开悟。”
3、怎么充足精气神?
答:
“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释仁智”
4、怎样填真气?
答:
“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且甜的口水,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释仁智”
5、填满真气要多久——百日筑基。
答:
“一百天的时间不是乱定的。要计算要坐多少座才能气脉初通,即365个大穴×每个大穴9口真气=3289座,把这个数字去零为整,即三千五百座左右。佛教日夜打坐,以连续七七四十九天日夜的打禅七,完成三千五百座。道教日修夜睡,一天用功十二小时,二个七七四十九天即可完成。二个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一百天左右,故名百日筑基。——释仁智”
二、百日筑基是什么
百日筑基,顾名思义,就是用一百天的修行来打基础。
完成百日筑基,需要日修夜睡连续打坐一百天,完成三千五百座有效座。
这是一切修行人都要完成的基本功,在佛教被称为“打禅七”。
三、为什么要完成百日筑基
明白法理是一回事,能证到是另一回事。
——就像你明白不嫉妒的道理,却还是要嫉妒,因为你证不到不嫉妒。
百日筑基,筑的是什么基础?——入定。
百日筑基是为了打通中脉,打通中脉才能入定,中脉不通是被贪嗔痴等业障堵住。
中脉通,不一定开悟;中脉不通,一定不能开悟。
如果一个修行人连入定都做不到,他也就没有丝毫真功夫可言,最多也只是纸上谈兵的学舌鹦鹉而已。
南怀瑾老先生开示:
“中脉不通,不能得定。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中脉通了,才能证入初禅的真正禅定。色身没有绝对的健康,即不能得定。不能去掉身体的障碍,想进入定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能做到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比较容易了。
打坐盘腿修定,与明心见性没有多大关系,真的明心见性,不一定是靠打坐的,但又有绝对的关系——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进一步转换这个色身,就非靠打坐不可。除此之外,无第二条路可走,而且非经修持功夫不可。打坐时气脉不通,不能得定。打坐腿痛,即为气脉不通,此时自己不去理会,久而久之,气脉打通,自然可定矣。凡稍能得定者,色身无有不随之转变者。
不要光弄大乘佛学空洞的理论。佛法如果真的学术化,以后的世界就没有佛法,末劫真的来了。现在的人两条腿都降伏不了,还谈什么降伏其心呢!知见虽有,然在功用上即过不去,实为见地不真,终不济事,说亦说得,提公案亦知道,只是生死到来过不了关。不如先学道家,先将气脉打通再说。但是据我的经验,几十年来,几乎连打好百日基础的人都没有。如果这个基础(百日筑基)都没有的话,所有佛学理论都是空谈。”
不要尽是参话头,玩弄机锋转语,不管你走佛法什么宗派,没有禅定基础,什么也不用谈。
万行上师开示:
“要想修行证得果位,必须先依小乘修持的路线,先把四禅八定修完后,有了一定的果位,再出来走大乘的路线。佛时代之所以证果的那么多,都是先走小乘的路线,老老实实地从禅定入手,有了禅定功夫才不会被境转,才谈得上入红尘中锻炼自己的心性,如此才有希望成功。”
四、完成百日筑基充足精气神,中脉被旺盛的精气神冲开后的境界
完成百日筑基的十种境界
女人完成百日筑基,会变得象仙女般的冰肌美貌,进入仙女一样的境界。
药师经:一切佛最高秘密,一切菩萨经药师佛世界成就
打通中脉后的十种现象(转载仅供参考)
一。 力大无穷。
二。 具备五眼六神通。
三。 修者应具备九彩虹影光明体。
四。 修者所有之言语,一切均为咒语般有奇效。
五。 得十方诸佛之智慧灌顶。
六。 对一切经论通达而无障碍。
七。 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宿业智。
八。 中脉开通之后,修者应大悲普周遍尘中脉开通之后刹,无时间空间之限制。
九。 具无漏神通。
中脉开通后的十二种境像(转载仅供参考)
1、 眼睛清澈明亮,眼神坚定有力,目光像能够穿透人体,物体一样。道家所谓“碧眼方瞳是神仙”,指的就是这种修炼者中脉打通后百脉皆通时出现的境像。
2 、体内产生所谓的“内华”如同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温暖四肢百骸。正是“苦尽甘来,其乐无穷”。
3 、深层潜能被开发,天魂显现,可真正“沟通宇宙资讯,能量与体内气机交融,从而自然转化自成为自身所需的能量物质,感应元气,元光,母音” 。
4、 身安神安,对事物反应异常灵敏,心灵精神进入空明清醒境界, 进入心如明镜,纤尘不染的境界。
5 、心灵深处自然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内在吸引力,使心不外弛,神气内敛, 身心自然离相离欲,虚空静定,无为而为,妙用无穷。
6、 静坐时,体内产生一种向上的引力(如同有一无形绳索将身体向上牵引),自发的将头顶,身体拉直,调正,自发无为的调整身心境界。
7 、腹腔自动向脊背收缩,出现前腔紧贴后背现象,玄关自发产生一种聚散开合的虚灵神性。
8 、内在气机绵绵,自运不息,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强健,排泄系统异常通畅。放屁极大,小便无一点臊臭味。群阴消尽,通体纯阳。
9 、能够舍弃“我执”,“法执”,进入自然无为,灵感境界。终曰心旷神怡, 神清气爽,体内散发着清幽淡雅的芳香。
10 、气质超凡脱俗,光彩照人,出现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的“三不思”超然境界。
11 、给人治病手到病除,人至病愈。治愈率非常高,能够标本同治,治愈后不易复发,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便能深深感染他人,震撼病痛者的心灵,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病痛者不知不觉中,心思豁然开朗,疾病顿然消失。
12 、出现胎息,止息,气住,脉住的特异呼吸生理现象。
五、【重要】百日筑基打通中脉的原理
不了解原理,几十年也修不完百日筑基。
六、百日筑基要打坐完成三千五百座有效座
怎样打坐
打坐姿势、坐和睡的区别、盘腿和不盘腿的区别、怎样才算打坐有效
七、打坐时注意力集中在哪里
天台宗六妙法门:打坐时,数呼吸。
或者打坐时,意守中宫。
八、百日筑基必须持戒。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
九、百日筑基、入定、证道,最大的障碍——功德不够
如果你发现自己甚至无法安心打坐三个小时,这是功德不够。
十、上班族,完成百日筑基作息时间表
十一、修行次第:“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
不论宗派,一切修道人目标都是三身成就:法身成就、报身成就、化身成就。
马祖固然于言下顿悟,但还是从他南岳衡山打坐多年的基础而来的。现在的人两条腿都降伏不了,还谈什么降伏其心呢!但我坦白地下结论:就算能了法身,报、化二身还有问题。
许多禅宗的师父们,见到了法身,不见得有报身成就。法身一边的事,够不上圆满报身和千百亿化身。在印度过去的二十八位祖师,及在中国的五、六祖以前,三身成就者有之,六祖以后,三身成就的非常少。
禅宗所谓悟了见道,不过只了了法身,报身与化身还做不到。禅宗讲大彻大悟成佛,成佛了吗?成了,只不过大部份成的是法身之佛,明心见到自性。法身起用成就了没有?还没有,因为色身没有转。如何修转这个报身,这个在禅宗、在佛法里很难找到的,《法华经》所以是佛法中的大经,因为是修报身成就。《华严经》及其他大经都是这么显示,一切佛的报身,都是在色界中成就,欲界中必须转了色身,才能成就。
这个身体的转变不去管,充其量,死后中阴身的这个阴神不散,中阴成就,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成佛成仙的境界,没有达到圣人境界,现世不会成就报身、化身。
唐宋以后道家云:“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对付色身的变化,起码三年的专修是绝对需要的,而且中间还不要碰到逆境。但是据我的经验,几十年来,几乎连打好百日基础的人都没有,可见修行之难。百日筑基是很困难的,学佛的人讲戒定慧,能入定一百分钟都了不起了,不要说一百天,如果这个基础都没有的话,所有佛学理论都是空谈。
十二、其他百日筑基开示
十三、百日筑基小组
十四、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