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好友前些天去日本考察学习,走访了几个日本的很“共产主义”的社区群体。这里,也将两篇相关的介绍文章,和老爸老妹分享吧....:)
这几个地方看起来很有趣,真正是不需要任何金钱交易,各取所需自由劳动和生活充满友爱的所在,尤其对于老人孩子,更是能够满足现今这个物欲横流而淡漠的社会无法满足的需求和关爱呢。
如果今后有机会去日本的话,很想去亲身体验一下...:)
其中一篇的网上链接在这里:http://www.zh-ri.com/bbs/thread-492-1-1.html (我也贴在后面了)
日本国山岸主义幸福会实显地实录
“没有私人财产,大家共同劳动、按需分配、各尽所能,有公共食堂、育儿院、养老院、公共学校,大家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物质丰富、生活幸福,有事大家商量,大家决定,没有领导和被领导,人人平等---”这是乌托邦一书中所描绘的人们理想中的社会形态,也是一个很古老很古老的梦,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人们就开始做这个梦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先哲智士还是平民百姓,都企图把这个梦变成现实。无论是西方的托马斯莫尔、罗伯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还是东方的陈胜、吴广、陶渊明、洪秀全、康有为和毛泽东,都为这种理想努力过、实践过。
一切绞尽脑汁的设想和实践最终都化为泡影,那种理想社会仍然像一个画饼一样高悬在那里,不能让人充饥。
可是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实事出现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战败后的日本,一个不要金钱、没有私人财产、人人平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出现了,这就是日本国山岸主义实显地。从建立到现在五十多年来,实显地经历了有小到大,有不被理解到逐渐被理解的过程。如今这种实显地在日本全国有二十六处,而且在美国、韩国、德国、泰国、巴西、瑞士、澳大利亚七国也有山岸主义幸福会实显地。这两年不断有从大陆、台湾的人来这里参观学习,中*国大*使*馆和国内的媒体也定期来考察,目前山岸幸福会和河南的南街村、北京市科委,河北的晶牛集团都建立了友好关系,定期进行交流。
山岸主义幸福会在日本被看成是“共产主义”,不被主流社会接受,在建立初期和九十年代中期曾受到一些排挤。不过现在似乎归于平常。
人人平等 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山岸主义幸福会实显地建立于1957年,他的创始人是一个出身于滋贺县的名叫山岸已代藏的人。他从小切身体会到那种人人之间的争斗和不平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象,建立一个没有私人财产、人与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理想社会。他从十九岁时开始就为这种理想社会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探索,1957年2月,他和一部分追随者在三重县春日山,从养鸡开始,建立了第一个山岸主义幸福会实显地。很快这种形式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实显地已经遍布日本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多家,并开始向海外发展。实显地统成为“村”,生活在村里的人叫“村人”。“村”,有大有小,大的实显地有一千多人,小的实显地也可以就是一个家庭、两三个人的也有。村人一律平等,没有命令者和被命令者,没有上级和下级之分,人人都有发言权;社区运营、人员管理有理事会操作。理事会成员有大家选举产生,任期半年。如果重新被选上,也可以连任,不合格者,半年以后退出。村人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知识能力选择工作,然后由理事会理顺分配。另外,还设有班组,大家根据自愿,每十五人左右组成一个班,他们叫做“仲良し班”,定期大家聚会,有高兴事,大家一起乐、有苦恼事,大家想办法解决,班里有了婚丧嫁娶,有这个班里的人员出面组织、张罗,看上去完全是一家人。
山岸会的村民工作时间没有限制,每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劳动时间的长短,没有具体规定,一切全靠个人自觉。华侨贺洪章、郑爱芬夫妇原在横滨经营餐馆,加入山岸幸福会后,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现在在食堂工作。
实显地主要以农牧业为主,有大型的高度现代化的养鸡、养牛、养猪场和各种食品加工业;农业方面种植水稻和各种蔬菜、果树、茶等;有完备的农业、养殖业设施和各种加工业。三重的丰里实显地是最大的实显地,可生产三十多种产品,年销售额50亿日元左右。
吃饭、有公共的大食堂,有专门的做饭人员;衣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分门别类放置,由专门人员来洗;孩子有公共的育儿院和教育场所,离乳后,孩子就可以和父母分开,住进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地方,有懂得孩子教育的人来从事教育和管理。实显地有自己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很齐全,只是近几年孩子减少,这里的孩子也开始到附近的社会上的学校去上学了。
消费是各取所需。日常必需有村里统一配发,其他生活用品村里购买后,个人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领取;如果自己想要的村里没有准备,个人可以写出申请,有村里再进行购买。村人想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也是事前提出申请,所需经费从村里领取。
亲如一家,劳动是第一需要
进入村里,大家就成了一家人,他们相互统称为“家族”。你为他们村里某一个人做了一点什么事,大家很快都会知道,遇见你他们都会向你表示感谢,感谢你帮了他们的“家族”。
劳动成了大家的第一需要。虽说没有人命令,可人们都能自觉地去劳动工作,养牛、养猪、养鸡,这些又脏又累的活,人们都很积极地在干着。我曾问过村民雅子,我说人们都有惰性,在这里由于没有人强迫大家去干活,时间长了,会不会有人光吃不干活呢?雅子说一般人不会那样,因为不干活对他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不好,不利于健康,所以一般来说大家都会去干活的,干活对自己好。不过,人总是有别的,如果真出现了不愿干活的人,我们大家会帮助他明白劳动的好处。我看看周围的村民,他们每个人也确实都在工作着。
崇尚自然 追求和谐 尊重人性
幸福会的宗旨明确规定:“谋求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即天、地、人的和谐,给人类带来充满丰富物质的、健康的、有亲密感情的、安定的、舒适的社会。”在丰里实显地的果树公园里,专门辟出一个有300平米的空地,一年四季用花卉拼写着“天、地、人”大大的三个字,非常醒目地镶嵌在那里,向人们讲着山岸主义的理念。山岸在他的书里告诉他的后继者:人和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人因该寻找自然的法则,也就是人类和自然应有的状态。山岸会从最初的养鸡和种稻开始,他们尊重生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制定了山岸会养鸡法和种稻法,他们也把其称为“农法。”他们所追求的主要有三点:一是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崇尚按自然规律办事;二是追求生产和环境的和谐,实行循环经济;三是追求山岸会和外部大社会的和谐,让山岸会和外部社会友好、协调发展。
在尊重人性方面,他们力求从人的天性出发,不强迫任何一个人(大人和小孩)去干自己不喜欢干的事,大人的工作有自己选择,小孩的爱好,包括愿意不愿意上学都有孩子们自己决定,家长也不干涉。“让他们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是山岸会的约定。
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孩子的教育培养
山岸幸福会,对成年人来说也许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可对老人小孩来说,那可真算是乐园。这里有专门为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准备的老苏馆,共分两个部,一个部负责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另一个是负责那些高龄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老苏馆里有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室、生活用品室,健身室里有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生活用品室里有各种各样的吃的用的,都可以随便利用和拿取。为了老人行走方便,走廊两边都有扶手,上上下下之间也没有台阶,全是缓慢坡形的,轮椅和人都可以安全出入。老人吃饭有专门的食堂、饭菜的营养搭配,喂饭、洗澡都有专人负责,每天有专人带领他们出去活动。
小孩子五岁以后就离开自己父母,住进了山岸幼年部(相当于我们的学前班),日常生活有专人负责,和他们同吃同住。孩子们一星期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一天,那一天叫“亲子日。”不过想一直和孩子们在一起,也会得到允许,现在有的家庭,孩子就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孩子们离开父母生活以后,根据年龄不同,分别住进幼年部、初等部、中等部、高等部、大学部,有自己专门的食堂和活动场所,和大人分开。考上大学以后,村里给一部分学费,一部分要靠自己打工和争取奖学金来维持。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和器材、场所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生活倒也丰富。由于大家在一起吃、住,群体意识比较强,玩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有一些长大了的人很怀念他们这一段时光。
不过由于他们比较宽松的教育方法,孩子们能考上好大学的不多,虽说他们自己也有大学部,可学历不被社会承认。这些孩子要到社会上就职,就必须再到社会上去学习,或者参加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以便顺利找到工作。我也曾经为他们的孩子到社会上去闯荡表示忧虑,可他们说:孩子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愿望,他们想走什么样的路,应该有他们自己去选择,大人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加在他们身上。他们不愿学习,这里有足够的工作可供他们选择;他们不愿在这里,也可以到社会上去闯闯看看,在外面不行,可以再回来,我们已旧会接纳他们。听他们说得句句在理,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要金钱的一体化生活
创始人山岸先生尊奉老子、信仰《道德经》,他期望在他的实显地里种出老子的“圣人无私、圣人无藏,既以为人,既以与人”的果实来,所以一开始他就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拿了出来,然后成为“无所有”。山岸认为“人因无私藏,便会有余;因为他人服务,自己愈有,因无私,故能成其私。”他的继承人发展了他的思想,创立了生活一体化的模式。其理念是:“个人无所有、共有,就像太阳和空气一样不归谁所有,不考虑谁所有,所有物资都可供大家共同享受。依据这种生活方式,就可以实现全人幸福的“真实的世界”。所以,在山岸会,村民不发工资、一切财产都归村子所有,也归村民共享。外面的人想加入村子时,个人的一切财产(金钱、衣物、首饰、家具、房子、书籍字画等)一律上缴,变成身外无一物,从零开始。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其争”,这是他们对进村人员所进行教育的出发点。
虽说是没有金钱,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切他们都有,出门开汽车、在家看电视,手表、眼镜、携带电话、女人的手饰,卫生用品、各种各样的化妆品都有。过去不允许喝酒,现在这一条也取消了,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每个月给每人发一万日元的零钱,据说现在给年轻人发的更多,以便让他们去社会上交往。
进入村子里的人并不都是全家一起进的,有的孩子进了,父母在外边,反过来的也很多;当了村民以后,愿意在村里干活的,就在村里干,想去外面干的,就到外面去找工作,工资交给村里。我认识《伊势新闻》的一个记者,她就是村里的人,可不在村里工作,工资归村里统一管理,她告诉我,他们有很多人在社会上工作,在村里生活。
吃饭的地方叫“爱和馆”,一天开两次饭,中午饭10点开始1点结束,晚饭下午5点开始11点半结束。除此以外,有面包、方便面、牛奶等食品放在那里,可供随时取用。我曾陪从加拿大来的华人在那里住过八天,比较切身地感受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吃的五谷杂粮基本上都是自己生产的。他们全国有二、三十个(最多时有四十八个)实显地,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产品。加入村里后,如果后悔也可以再退出,不过所带来的钱财要按在这里生活的年限进行扣除。
研鑽 入会的启蒙教育
人们曾把山岸会看成是一个宗教组织,实际上他们和任何宗教都不打边。他们不信神、不信鬼,如果说真有什么信仰的话,那就是信仰人和自然的和谐,尊重人的个性,尊重客观规律。所以,在这里,一切遵循的就是自然和本性,人们崇尚的是自如和自然,回归一切生物的本来面目。不过要达到这一点,在入村之前必须参加研鑽会,他们称之为“幸福研鑽会。”不分国家、地区和民族;不分老少和男女;不分学历、人种和思想,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参加。研鑽的内容也就是参加的人自己提出,大家一起寻找答案,所以,参加研鑽的人,即使没有加入到山岸会,大多人也都变得开朗和亲切了。
说实在的,生活在山岸会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看上去真得很幸福,这里物质丰富、生活自由、自在,人与人之间和睦、亲切,的确像是人间乐园。当然,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她还处在初期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还有待于一些关心和支持他们的有识之士和山岸人一起去努力
|
-----------------
第二篇:
Konohana Family木之花家园
(笔者:朱岚)(2011-03-02 00:34:54)
翡翠湾永续农场EmeraldBay
一九九四年,11个家庭34个人,在富士山麓安营扎寨,建立起一个超越血缘的大家庭:木之花农园。园名传承自富士山主神---木花开耶姬命。带着回归自然的心愿,白手起家,开始了他们自给自足的社区生活尝试。
15年后的今天,已出产10种米类250多种蔬菜和谷类,完全不用化肥农药和转基因技术。通过有机农耕,不但实现了社区的自给自足,剩余部份还通过定点商店/产地直送/网站销售等方法和大家分享。虽不强制执行,但农园提倡素食,他们自家出品的“素食便当”和“新年素食套菜”品种丰富/美味可口/深得好评,各类集会/活动时,大家争相订购。因现在还是蛋奶素,所需的鸡蛋/羊奶/蜂蜜都来自自己的饲养,味噌/酱油也用传统方法自己制作,甚至早上下午的两次茶点也都由自家厨房出品。综观全体,除了极少的几样调味料以外,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来自自己的农园。不仅在农耕上大量使用EM,鸡舍羊舍也都到处喷洒。几乎没有气味的饲养场,常令参访者叹为观止。
他们对身心回归的追求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日本的各种媒体,电视/报纸/杂志都有报导,也出版了纪录农园成长历程的书籍。来自日本各地和海外的参访者更是络绎不绝,有时一个夏天竟高达500多人。迁居而来的人也日渐增多,二○○七年春天更名为:木之花家园Konohana Family,以“只要有爱有米”为社区醒目标语。创立至今的十五年间,在随顺自然规律/生产滋养生命的安全健康的食物的同时,更如愿以偿地建立了共同回归本源/共同回归大爱的人生道场。
* 木之花的缘起
创办人古田伟佐美,原在爱知县经营建筑装潢公司。装修后的客户家虽焕然一新,但由此产生的大量废弃材料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伤害,目睹这些,古田心里已萌生今后要从事不伤害环境不伤害社会的工作的观念。
于此同时,为制定装修方案去客户家时,会看到客户的各种家庭状况。例如有家庭希望重新装修,是因为孩子的房间已是一片狼藉,墙上甚至有洞。母亲希望借着装修来改善孩子的态度,而古田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家庭现状与装修实在无关,父母间的关系/整个家庭的感情才是问题的症结。若不正视化解这些,再怎么装修,又如何能消除孩子/家庭的创伤和不安?通常在和这些客户家庭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后,他们再次打电话来时,都已不是谈装修事宜,而是家庭人生的探讨了。
由此种种,当时年仅30岁的古田也开始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是继续经营相当不错的生意以积聚更多的物质财富?还是重审人生清点疏忽以免在死亡来访时措手不及?
结论意外的明晰:人生的后半段,一定要为社会/为他人付出!
心意已定,经过一段安顿生活/家庭和生意的过程,42岁那一年,他告知富士登山队的同伴们,他要在富士山麓建立一个超越血缘的大家族,不追求世间的金钱名誉/身心回归自然/寻找和体会真正的爱和富足。50多位同伴中的20位积极响应,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就此展开。
* 木之花的理念
01. 人和自然和万物---我即万物,万物即我
种子播撒在农田,生根发芽,吸取土壤的养分,接受阳光的滋养,成熟收获。而种子又来自于大地/水/光/风和空间,这才是真正的本源。我们食用蔬果谷麦,它们又形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有一天,我们的身体也将重返大地,尘归尘/土归土,我们也是土壤/水/空气/阳光以及自然界所有一切的化身。从自然宇宙环环相扣的视线看,个体小我的界分是不存在的,我即万物,万物即我。
02. 对生命的尊重和思考---“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
生命的轮回,令许多人无法或不愿面对的死亡其实就如同一场壮观的“毕业典礼”。一生尽力的老人们在出席“毕业典礼”的同时,也在为不久将会到来的新一段旅程的“开学典礼”作准备。而生活在病态丛生的现代社会,我们忘却了本源,因此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和忌讳,葬礼永远都充满了悲哀。临近终点的老人孤独无助地等待着死亡,如此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必经历程,为何是如此的无奈?为能让老人带着希望和喜悦迎接死亡,木之花农园改变原有的建老人院的构想,而在一个有老有少有幼的大家庭中,让老人家因指导年轻人而再次感受生命的价值,让老人家因照顾幼童而再次获取无比的生命力。“木之花”大家庭也由此更贴近社会,更能传达心念和理想。
03. 学习自然和随顺自然---有方向,无计画
自然和宇宙浑然天成,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环,每一天都是宇宙的祝福和恩赐。明确生命的方向但不设立过多过细的计画,藉此能更轻松更从容地体会生活。而农业是如此人生的一种极好的表达方式。若只为求生存而务农,常会有“看天吃饭”的辛劳和叹息,但若带着向自然学习/体会自己的本源的心,农耕将是你和自然宇宙的共同创作。尊重自然的你不会使用农药化肥,认知自然的你充满感恩和谦卑。释放了自己,随顺着自然而成长,无尽的喜悦和希望都会来访,也更有机会体会许许多多的感动和不可思议……
04. 心病还需心药医---耕田先耕心
孩子自杀率的居高不下/忧郁症患者的蔓延/身心疾病丛生等都是日本社会近期面临的严重问题。各人的文化背景/病情状况虽然各异,但真正的病源,都是因自己的习气和执着而起。了解病因何在,也就会懂得为什么吃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真正的“灵丹妙药”只有一个:爱和付出!
“木之花农园”提供的“自然疗法”为参加者准备了改善的方法和实践的环境,但最最最关键的还在于本人的意愿和决心。身心调整的最终实现一定源起于个人对习气观念的认识和改变/对自我执着的释放和调整。
“木之花农园”的家庭成员十五年如一日坚持“耕田先耕心”,以往的岁月中也帮助了很多来访者/寄宿者走上身心康复之路。
05. 和自然和他人和谐相处的意愿---加入的唯一条件
不问男女/不问老幼/不问贫富/不问学历,只要愿意互相尊重/互相援助,和大家庭的其他成员共同拥有实践和创造的心,都可以申请加入。
* 木之花的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每一天平淡而富有深意,忙碌却身心放松。
日常作息有:季节性的农耕收割/作物及种子的保存/照顾鸡羊/其他各类杂务/接待访客等等;大的关注有:农业/食品安全/环境问题/社会教育/社会福利/心灵康复/启蒙活动等等;具体项目有:农耕体验/身心康复/身病心病者重返社会的援助等等。其中的“每日会议/自然疗法/生命之村(筹建中)”将“木之花农园”的独特生活和坚持不懈展露无遗。
01. “木之花农园”的每日会议
开园十五年来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具体内容一般如下:
A. 当天的农耕进展;
B. 收入支出详情;
C. 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D. 社会各界写给农园的信件及其他联系的分享;
E. 今后事项的了解讨论;
F. 疑问/建议/心灵问题等的沟通。
虽展现为“农耕家族”,“木之花农园”其实更是一个“心耕家族”。
日复一日,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在晚餐后静心相聚,借着对一天工作的回顾,共同清点当天升起的点点滴滴的杂念和心尘。若有必要,一天中的其他时段/其他地点,或在农田边/或在餐桌上,随时也都会停下手头的工作互相倾听和交流。在这里,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比心的调整更为重要,这永远是优先顺序榜上无可争议的第一位。当天的心垢都尽力在当天清理,以免日积月累/习以为常。先积累再清理积垢,不但更耗时耗力,难度也更大,过程也更痛苦。
随着各人对各自心念的不断审视和调整,整个农园的心的层次和波动也越来越高。在不同时间点加入社区的新成员,通常和那个特定时间点的农园波动都会比较契合,由此融入整个大家庭也就相对容易。同时,农园跟随自然节奏的作息/健康安全的食物都让身心的转变充满希望和可能。络绎不绝的来访者和“身心康复”项目的参加者,也都为每一位已在农园生活的人提供了无数学习/成长和助人的机会。
02. “木之花农园”的自然疗法
简单有效/一目了然的“农园自然疗法”,大致步骤如下:
A. 自然健康的有机素食;
B. 跟随自然节奏的作息;
C. 清洁心尘/整理心绪/恢复心的自然和喜悦。
“木之花农园”的自然疗法已帮助许多人克服身心障碍/重返社会/继续工作和学习。其中也有不少人因“病情复发”不断回来充电和调整。即便不参加农园的任何康复项目或活动,只要遇到问题,愿意尝试的人都可以致电咨询/寻求帮助。
03. 从“木之花农园”到“生命之村”
以往农园中年轻人并不占多数,但近年来各种职业/各种背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加入农园,成为大家庭的一员,也带来了新的构想:生命之村。
希望在日本各地出现更多的超越血缘的“心耕家族”,以“木之花家园”为范本,进而建立学校/有机餐厅/面包店/花店/服装店/美容院/物物交换再循环再利用店等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营造和自然/和其他生命都融为一体的“生命之村”。
志同道合/切磋人生/互相提醒/送出关爱/自给自足/助人康复,“木之花农园”演绎着生命本源的波动和喜悦,就像地平线上的那一道曙光,照亮我们迷失已久的追寻/滋润我们干涸贫瘠的心田,每一个生命的种子都在这一片耕耘中得到圆满/得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