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结论:西方特工活动瓦解苏联 _3.文明之回望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3.文明之回望 > 详细内容
俄结论:西方特工活动瓦解苏联
发布时间:2011/8/29  阅读次数:4753  字体大小: 【】 【】【

  宣讲家《第一时评》

诺维科夫:苏联崩溃的原因


             来源:搜狐嘉宾访谈 2011年04月29日


       苏联崩溃是由不同性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俄罗斯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80年代深刻的社会经济危机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但即使这样,人们对这场危机的缘由和实质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在学术著作和出版物中现在广泛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建立在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式管理原则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他们确信,苏联经济在与西方的竞争中没有经受得住,而且到80年代中期耗尽了其发展的潜力。然而,关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缺少活力的这种结论没有得到客观数据的证实。苏联经济是最稳定的一种经济。在1928—1987年这段时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四倍。即使在80年代,经济年均增长3%—4%,这种发展速度是发达国家的标准。

       关于苏联技术落后的观点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80年代,苏联工农业使用的技术研制产品符合世界标准的占70%,超过世界标准的占15%。

           认为苏联经济走向衰败的原因是军工生产的高消耗造成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М.С.戈尔巴乔夫多次声明,苏联用于国防的消耗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20%—40%。实际上,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80年代用于军工企业的支出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显然,这种军工其生产的消耗水平是不可能导致苏联经济走向崩溃的。

         一种较为站得住的观点是,危机的主要原因是М.С.戈尔巴乔夫在1985—1990年期间实施的经济改革缺乏深思熟虑。改革最初采取一系列举措,在1986—1987年进行部委改革。其结果消减了40%的中央直属机构和60万公务员。这一举措严重损害了原本协调一致的经济管理体制和部门间的相互配合。采取的其他一些举措又造成投资大幅缩减,破坏了各部门之间的平衡,消费品价格不断升高,使苏联经济陷入“既没有计划和也没有市场”的境地。

       “变革”的结果是国内局势急剧尖锐化。政府实施开放的金融政策。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下降。在生产增速放缓和商品储备减少的情况下提高个人收入,其后果是通货膨胀和消费品市场的崩溃。对购买各种食品和其他商品实行票证。居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国家金融系统瘫痪。政府大量增加进口。国家财政赤字增加。国家债务危机增长。例如,1985年苏联的外债约300亿美元,到了1991年外债竟高达1200亿美元。苏联的黄金储备减少到十分之一。因此,在90年代初,戈尔巴乔夫班底采取的上述种种举措才导致国家经济陷入深度危机。这种局面推动了离心进程。

         执政党——苏联共产党的危机促进了苏联崩溃。改革的思想家宣称将国家“非党化”。1990年,苏联宪法中宣布苏共在苏维埃社会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的第六条被取缔。其结果是打断了国家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苏共党内的意识形态危机不断加剧。在1990年召开的党的第二十八届代表大会上,苏共领导的软弱无力暴露无遗。大会通过的不是党的新纲领,而是《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声明。大会通过的关于在苏共党内可以建立各种政治党派的决议破坏了党内思想的统一。党内出现各种派别和同盟。思想上的各种分歧使苏共由一个充满活力的政治机构一下子变成一个争论不休的俱乐部。戈尔巴乔夫的左右逢源加速了分裂进程,仅此而已。最终分裂的、被剥夺实际职权的苏共无法抵抗分裂趋势,导致国家走向解体。  

         戈尔巴乔夫政府实施的国内政策使苏联遭到重创。在1985—1988年期间,国家领导层开启不可控的政治进程。改革开始于《更多的社会主义!》的口号,却以反社会主义的政变为终结。公开性没有成为使社会民主化的手段,而成了操纵社会舆论的机制。自由主义势力组织了强大的攻势,其目的是搞垮苏维埃社会的思想基础。“民主派的”大众传媒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散布消极信息的浪潮,歪曲苏联历史,过分颂扬美国和西方的成就。这使许多苏联人迷失了方向。破坏组织活动十分猖獗。由于提倡多元化和公开性,过去一些持不同政见者伺机公开进行政治斗争。例如,在1990年建立的“民主俄罗斯”运动公开发表反苏观点,赞同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脱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反对派竭力破坏社会政治局势,使其摇摇欲坠。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其他共和国纷纷成立了国家民族组织——“人民阵线”。

           民族矛盾的挤压是苏联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由主义势力往往把民主思想与苏联各族人民的“民族解放”绑在一起,竭力挑动民族冲突。苏联中央领导无法控制局势以及民族自由主义分子的离间行为使民族主义更加猖獗。民族冲突遍及国家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在高加索和中亚。90年代初,在波罗的海的各个共和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摩尔达维亚、俄罗斯,民族主义势力利用反对沙文主义的浪潮上台,这些人在苏联的解体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方特工机构的破坏活动也是苏联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联手挑起反对苏联的“冷战”。在两大体系的对峙中启用巨大的宣传资源。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专家在苏联内部成功地找到盟友,在社会部分群众中间贬低共产主义思想,打造一个有吸引力的西方资本主义形象。苏联人民的团结遭到破坏。在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谢瓦尔泽纳德事实上已经背叛社会主义理想的条件下,苏联输掉了信息宣传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使了苏联的崩溃。

       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瓦解对苏联的崩溃产生了消极影响。1989年苏联军队开始从中东欧国家撤军。政治上的自由化和苏联影响力的削弱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反苏和反共情绪。然而,苏联领导曾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留经互会和华沙条约国组织。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政策面向西欧和美国。苏联领导人出卖了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东德国家的盟友。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在欧洲的瓦解、经互会和华沙条约国组织的解散都为促使苏联的崩溃创造了国际条件。

  

  

  

苏联崩溃的原因:俄罗斯国内争论的若干结论

德米特里·格奥尔吉耶维奇·诺维科夫

2011/5/6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苏联崩溃是由不同性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俄罗斯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20世纪80年代深刻的社会经济危机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但即使这样,人们对这场危机的缘由和实质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戈尔巴乔夫实施的经济改革缺乏深思熟虑

  
         在学术著作和出版物中现在广泛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建立在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式管理原则基础上的经济模式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他们确信,苏联经济在与西方的竞争中没有经受得住考验,而且到80年代中期耗尽了其发展的潜力。然而,关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缺少活力的这种结论没有得到客观数据的证实。

         一种较为站得住脚的观点是,危机的主要原因是М.С.戈尔巴乔夫在1985—1990年期间实施的经济改革缺乏深思熟虑。改革最初采取一系列举措,在1986—1987年进行部委改革。其结果削减了40%的中央直属机构和60万公务员。这一举措严重损害了原本协调一致的经济管理体制和部门间的相互配合。采取的其他一些举措又造成投资大幅缩减,破坏了各部门之间的平衡,消费品价格不断升高,使苏联经济陷入“既没有计划也没有市场”的境地。这种局面推动了离心进程。

         苏联共产党的危机加速了苏联崩溃

         改革的思想家宣称将国家“非党化”。1990年,苏联宪法中关于苏共在苏维埃社会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的第六条规定被取缔。其结果是打断了国家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苏共党内的意识形态危机不断加剧。在1990年召开的党的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苏共领导的软弱无力暴露无遗。大会通过的关于在苏共党内可以建立各种政治党派的决议破坏了党内思想的统一,党内出现各种派别和同盟。思想上的各种分歧,使苏共由一个充满活力的政治机构一下子变成一个争论不休的俱乐部。戈尔巴乔夫的左右逢源加速了分裂进程,仅此而已。最终分裂的、被剥夺实际职权的苏共无法抵抗分裂趋势,导致国家走向解体。

         西方特工机构的破坏活动也是苏联崩溃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联手挑起反对苏联的“冷战”。在两大体系的对峙中启用巨大的宣传资源。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专家在苏联内部成功地找到盟友,在部分群众中间贬低共产主义思想,打造一个有吸引力的西方资本主义形象。在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事实上已经背叛社会主义理想的条件下,苏联输掉了信息宣传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苏联的崩溃。

         (德米特里·格奥尔吉耶维奇·诺维科夫系俄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书记。冯育民/译)

  

  

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何民捷
2011年05月06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与会者指出,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和压力。原先世界两极对立体制掩盖下的民族、领土、宗教等问题逐渐显现。与此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环境恶化等日益突出。近年来,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自由主义经济模式陷入困境。当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论述,今天仍然是我们分析和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力思想武器。

  与会者指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怎样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最为迫切和重要的课题。苏联解体后20年的历史进程表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当前,马克思主义在全球重新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找消除资本主义现实困境的途径和办法。与此同时,多种形式的国家发展模式出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选择。

  


苏联解体与当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大卫·科茨

2011/5/6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1991年苏联的解体打破了地缘政治力量的平衡,它导致了新自由主义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境况的恶化,也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破坏。

         在70多年的历史中,苏联尽管有不可否认的缺陷,但仍以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我不赞成关于苏联的解体源于苏维埃经济体系的不可行性或劣势的观点。相反,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为将利益给予劳动人民而设计的体系与在此体系中进行政治和经济统治的小部分特权精英的矛盾。在1989—1991年间,苏联大部分的党与国家精英消解了社会主义的目标,转而追求他们的致富,这个结果无疑是与苏联绝大多数人民的期望背道而驰的。


         社会主义运动丧失了第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替代性社会主义制度实例。这一事件的结果,导致人们广泛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苏联解体表明建立在公有财产和经济计划基础上的制度无法长期有效运作。这使得社会主义者们不得不放弃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念。资本主义世界中继承了社会主义传统的政党,也都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那些幸存的政党,则放弃了在未来建立替代资本主义的制度的观点,不得不转而声明他们可以比其他党派更有能力掌控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当权的政党甚至从改革派的地位转而追逐新自由主义政策。

         在新自由主义时代,工资、工作条件和社会纲领都不断降低,资本家们坚持制度的“无可替代性”——这在政治话语中反映为社会主义选项的消失。这一过程现在产生了两方面的发展,在我看来,将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景中扭转颓势。首先,新自由资本主义对劳动人民急剧增长的压迫,最终激起在压榨最为严重的地方兴起了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尝试。其次,新自由资本主义导致2008年以来严重的经济危机,降低了资本主义的合法性。

         现今的条件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重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缺乏一种可行的社会主义替代制度的景象。

         经验证明,苏联解体不是因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而是由于苏联式社会主义的一些严重缺陷。其中,最为严重的缺陷在于,劳动人民无法在经济或国家事务中实践主权。一个由精英来保障劳动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制度,无论如何仁善,都不是一种稳定的社会主义形式。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经济与国家的人民主权之上。

         从苏联的实践经验和导致苏联解体的矛盾中,当今社会主义运动应当吸取正反两方面的因素,发展出一种21世纪的新型社会主义,以激发社会主义运动新的增长。

         这样的社会主义体制将不会具有掠夺自然环境的动机,而是和谐与其共处。这样的社会主义体制也不会制造帝国主义与战争,相反,将能够建立一个各民族和平合作的世界。这样的社会主义体制可以建立一种国际经济关系结构,使所有人民都能够获益,而不是使所有国家的工人之间陷入根本对立的竞争。如果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能够复兴并再次成为世界的主要力量,它就必须联合有组织的劳动人民为实现美好的生活目标而奋斗,推进一个显著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实现,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大卫·科茨系马萨诸塞大学阿姆斯特分校、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陈承新/译)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解体源自内部摧毁

亚历山大·利洛夫

2011/5/6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世纪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决定了当代世界的地缘政治结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和中国革命(1949年)。与此同时,还应该包括最近30多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是具有同样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个事件是这些国家人民的悲剧,因为他们从此陷入贫困,他们的国家发展倒退了几十年。而且,这一事件对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也带来了严重后果,改变了世界范围内各个领域的力量对比与平衡。


         今天,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正确认识为何发生了这一切至关重要。我认为,考虑到保加利亚的经验教训,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解体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性的教训。

         第一个教训,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在内,如果没有内部的自我发展,就注定会停滞、僵化、衰退和崩溃。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积极的自我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在相应的历史时期对正在发生的决定性进程和趋势作出正确的选择,或者说,需要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内部自我发展的机制就叫做现代化。

         我认为,至今我们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当代世界确实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特点是世界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不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那就注定会失败。社会主义理论应该深入研究当代社会主义这个最紧迫的现实问题。

         第二个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它内部自我发展的条件,但这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为了使现代化取得成功,一是需要牢固的、持久的理论和政治战略;二是需要强有力的伟大历史领袖人物来实现这种战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既没有前者,也没有后者。

         苏联共产党和我们东欧党的一个最大缺陷是国家和政界精英出现了危机,选择高素质领导干部的机制遭到破坏,导致领导干部严重畸形。我们建立了一种领导岗位终身制的制度,这种实践致使领导精英老年化。于是,在领导层中出现道德上的堕落:自私自利、贪污腐败和脱离人民群众。

         第三个教训,永远不应该忘记苏联和苏联共产党的灭亡不是由于外部的侵略,而是遭到内部的摧毁。所以,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执政党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自己的传统和价值,防止其腐化变质。

         戈尔巴乔夫及其领导集体的历史责任是没有开始真正的“改革”,而我们的社会主义需要进行真正的改革。历史的玩笑是,社会主义本来应该进行改革,却被所谓的“改革”所葬送。

         (亚历山大·利洛夫系保加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保加利亚社会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马细谱/译)

  

李慎明: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慎明

2011/5/6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巨大逆流、灾难和反动,是人类历史发生的大曲折、大逆转。

         第一,苏联解体给俄罗斯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1.经济领域:国内生产总值急遽下降,现代工业大国变成原材料附庸。2.社会领域:分化混乱、人口锐减。3.社会治安领域:犯罪猖獗,罪犯逍遥法外。4.国家职能领域:严重退化。5.精神道德领域:社会盛行“丛林法则”。6.国际地位方面:从超级大国沦为二流国家。


         第二,苏东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极大的灾难与低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1950年开始,东欧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之后,使国外原有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的10个国家改变性质或不复存在,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多民族联邦制国家先后解体,世界上其他国家共产党的总人数由原来的4400多万锐减为1000多万,且多数丧失了执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步入空前低潮,给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经济上的极大困难。

         第三,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民造成巨大灾难。从本质上说,这一轮新的经济全球化是以极少数人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为主导的。新的一轮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富人愈来愈富,绝大多数穷人其中包括中等收入阶层愈来愈穷;极少数富人愈来愈富,大多数国家其中包括发达国家愈来愈穷。由于原来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全面社会福利参照体系的坍塌,美国﹑瑞典﹑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所有制、分配体制、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右转,就连已建立好的福利体系都在右转。现在,世界上最富有的225人的收入与最贫穷的27亿人的收入相等,相当于世界所有人口收入的40%.比尔·盖茨、巴菲特、保罗·艾伦三人总资产比世界上最不发达的43个国家GDP的总量还多。

         第四,相对于苏东剧变后的低潮而言,世界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有所复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主导、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推力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无疑是一柄“双刃剑”。它的正面效应是有力地推动了发展中国家GDP的高速增长等。但是冷战结束后,基于美国一家独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才能够和敢于利用其在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科技等强权,特别是其中的金融霸权,放手、放肆地掠夺他国。加上美国文化霸权的大肆渲染,其所谓“民主制度”才能够在美国内得到较多数民众的认可并得到较为稳定的维系,在国际上才能受到更多人的追捧。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长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念和一系列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的泛滥和推行。目前这场正在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理论的有力清算,更是对美国所谓“民主制度”的根本挑战。值得关注的亮色,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在全球重新得到重视。国外共产党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着有限的联合活动。对这种已经开始复兴的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统筹考虑,各国左翼学者应该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积极合作与配合,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能够坚持和发展的极其有利的国际机遇。

         第五,世界社会主义前景展望。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仍在深化,其根本标志是世界各个国家特别是各主要大国的主权债务都在急遽增加。由于新一轮金融危机在未来几年内极可能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几年内也都有可能面临国际垄断资本新一轮的洗劫。过去我们讲“地缘政治”,现在需要加上“货币政治”和“资源政治”,似乎才可以解释当今世界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如果世界上其他各主要大国应对正确,从此美国霸权有可能从其顶峰逐步跌落下来,当然,这个衰落过程极可能要用几十年时间。我们衷心希望现有的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实现较大复兴,不过决不排除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遇到新的更大的困难,世界社会主义步入新的更大的低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甚至跳跃的状态,这是世界各种各类重大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乃至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根本矛盾长期累积冲突的必然结果。我坚信,世界各国人民将在无比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多姿多彩的经验教训中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在2050年前后,将是世界社会主义又一个无比灿烂的艳阳天。造世界;在2050年前后,将是世界社会主义又一个无比灿烂的艳阳天。造世界;在2050年前后,将是世界社会主义又一个无比灿烂的艳阳天。造世界;在2050年前后,将是世界社会主义又一个无比灿烂的艳阳天。

  

王伟光: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2011/5/6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同志们: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年。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20年前,苏联解体曾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学术精英弹冠相庆,福山自信地宣称: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大规模失败,标志着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政治形式和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在全世界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就是历史的终结。因为,虽然历史的自然过程还会继续,但历史的所有大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不再有重大事件发生。2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美国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表明,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但没有解决世界面临的所有重大问题,而且带来了资本主义世界更大一场灾难,使西方资本主义面临全局性的衰退趋势。而苏联的解体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失去了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但与此同时,它也失去了自我克制的动力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不可抗拒地遵循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规律,亦步亦趋地走向衰退。短短20年的历史,我们眼见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制造的局部战争连绵不断、贫富鸿沟日益增大、各类危机频繁爆发等一系列人类社会危机问题。


         苏联的解体并没有终结也没有改变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今天生存的世界仍然是一个由资本扩张主导的,人类利益被迫服从于资本意志的世界,这不仅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视野,而且可以说,当今世界是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描述和科学预期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资本积累的实质推断出的全球化、全球范围的两极分化、金融资本的恶性膨胀等现象必然出现,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的激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制度性危机的爆发越发显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年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预测在今天越发显示其科学的预见性。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结构性制度危机,西方“自由民主”所标榜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一整套理念、制度体系无法给予有效答案,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包括由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由利益争夺、价值冲突、两极分化导致的局部战争和贫困饥饿,由过度追求物质生活方式导致的环境和能源危机,以及人们对人类生存状况失望而产生的悲观厌世和愤世嫉俗的情绪……要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人类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寻求解决思路,必须要认识到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这些主导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已经造成了人类灵魂的深刻异化和人类社会的深重灾难。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亟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智慧。

         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任何超越它的企图,不是重复马克思主义早已说过的东西,就是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陈旧观点上去。苏联解体后20年的历史进程再次向我们证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解决资本主义现存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人类的未来,而对未来的开拓是建立在对历史正确解读的基础之上的。苏联解体、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解放事业遭遇的重大挫折,而深刻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

         在苏联解体20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目的就是为国内外对苏联解体和社会主义命运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这次会议得到了国际友人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国内知名学府、杂志社也都踊跃参与。我们此次会议就由12家单位共同举办。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陈奎元院长,热烈祝贺“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向国内外为推动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付出辛勤劳动、作出重大贡献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祝愿这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

         (王伟光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附文: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发布
  
  3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举办“《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顾委原秘书长李力安、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原主任张国祚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联部、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等有关高校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宣部《党建》、《中直党建》、《红旗文稿》、中组部《党建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等新闻报刊单位的负责人、专家学者金冲及、李秋芳、黄浩涛、杨克、秦天、吴恩远、程恩富、高翔、陈之骅、于祖尧、谷源洋、何秉孟、陈占安、徐崇温、梁柱、刘书林、周新城、吴雄丞、吴健、赵曜、田心铭、姜述贤、谢寿光、周弘、温伯友、张树华、张文木、潘维、徐世澄、赵常庆、王立强、李菱、徐荷、王正泉、王海运、宋萌荣、马细谱、王振华、何干强、梅荣政、赵智奎、余斌、杨斌等近200人参加会议。

  2011年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20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近推出新书《居安思危——苏共亡党20年的思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的最终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会对这项成果的鉴定等级为优秀,认为“该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阶级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苏共衰亡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总结了历史教训。成果史料扎实、分析透彻、理论系统、论述流畅、结论发人深省……无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和长期的参考价值”。此课题的主要前期成果是2006年制作完成的、中央纪委和中央政法委有关部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所属单位观看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八集教育参考片。该参考片及其解说词曾在国内外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认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课题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得出了不少有勇气和警示性的结论。”俄罗斯最近还出版了研究该片解说词的专著。越共中央主管的《人民报》还特地摘要刊登了该片的解说词。

  与会者认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一书通过大量资料数据和较为透彻的理论分析,充分说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一场巨大的历史悲剧,不仅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而且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空前的低潮。苏联剧变有着多种原因,但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正如邓小平所说:“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本身的逐步蜕化变质。该书认为,苏共最终垮台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苏共垮台,或者说是已经逐渐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性质,亦即资产阶级性质政党的垮台。

  会议指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导致了当代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国际思潮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相对于苏东剧变时低潮而言,世界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出现复兴,这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大好机遇之一。今年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认真总结借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教训,对于我们党居安思危,进一步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就能在中国避免发生大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理论界强调居安思危认真汲取苏联解体教训

李瑞英 http://www.gmw.cn 2011-03-0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李瑞英)今年是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20周年。今天,来自理论界的200多位专家聚会在京,出席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的“世界格局的演进与世界思潮的变化学术研讨暨《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2010-2011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发布会”。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副院长兼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和张全景、李力安、郑科扬、周新城、程恩富、张国祚等作主题演讲。

  专家们一致强调,要居安思危,认真汲取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会议指出,20年前,苏联这个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解体覆亡,使世界震惊。对此,我们要认真汲取教训,永葆党的先进性。专家们提出建议:一要坚持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反对各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二要高度重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三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监督。四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五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六要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阴谋。

坚定信心 居安思危(信息快递)


2011-03-28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联合举办“《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2010—2011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发布暨世界格局的演进与世界思潮的变化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围绕借鉴苏联解体教训、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提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复杂严峻。在新形势下,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始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与会者指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仅证明了马克思当年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是正确的,而且证明了马克思当年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批判也是正确的。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引领当代中国不断发展进步。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在《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发布会上的发言  
  
    

光明日报


坚定信仰 高举旗帜 正视历史 依靠群众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李力安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的前期成果八集教育参考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在党内外、在思想理论界,甚至在国外也曾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现在郑重推出这本书可谓正逢其时,很有意义。读了这本书,给人很多启示。

  ——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之一,首先是苏共领导层动摇和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员最重要也是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信义,而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导人们寻求自身解放的真理。马克思在批判和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科学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必然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光明前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这一规律的客观存在。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各项工作。苏共接受了资产阶级多元化思想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动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乱了党员、群众的思想,导致反党势力的日益发展扩大。历史发展进程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进程和发展成果,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它落实到指导宣传工作、教育工作、出版工作以及一切建设工作中去,大力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阵地。

  ——必须正确对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的兴衰。西方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分子,就是用历史虚无主义这种手段对待苏联,摧垮它的。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一旦对本国的历史产生了认识上的扭曲,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就会失去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者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党的历史、党的主要领导干部予以实事求是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肯定正确的,改正错误的。

  ——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苏共亡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政者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戈尔巴乔夫以一个代表人民的政党取得了很大胜利以后,逐步地蜕化为代表少数特权阶层利益的集团,最终被人民抛弃,走向灭亡。我们党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写入了党章,也正因为我们党正确地处理了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多少次的艰难曲折,依靠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目前,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党正在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考验。西方各种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和足够地重视这个问题。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这本书的出版正逢其时。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党组织一定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让更多的人很好地读读这本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防微杜渐,坚决打胜这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

  

  

  

  


正确的导向 严密的论证 翔实的资料 巨大的影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刘书林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导向正确、论证严密、资料翔实,在国内外的公开发行,对于思想理论界深刻地认识和总结苏联垮台的教训,意义深远。读了《居安思危》这本书,我有以下几个感想。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老老实实地弄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诚心诚意地坚持马列主义。虚荣狂妄,动辄提出全民党、有限主权论、新思维之类的所谓新理论,就会走到斜路上去,背离社会主义。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保障条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持之以恒地改善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规定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兴制度,对抗资本主义压力而采取的一个根本性的举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脉所在。取消宪法规定的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就是灭亡的开始。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作风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不断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领导,执政的共产党组织,只有不断地改善自身,才能实现很好的领导,如果腐败盛行,威信扫地,就会变得十分软弱。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不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性质,提供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存废的实质性的条件。进行改革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只有保证公有制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根基才会牢稳。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儿戏,把它看作过时的桎梏,一定要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搞光,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消失之日,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灭亡之时,这个历史教训应当记取。

  第四,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思想条件是抓紧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和说明现实当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社会理论与实践脱节了,思想混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萎缩。自毁历史,自毁共产党的形象,自毁共产党的理论,搞乱了人心,人们没有了理想的热情,国家还有灵魂吗?

  第五,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国际条件,是对西方敌对势力必须有足够的警惕,具备有效的应对措施。近期参考消息载文,题目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手策划苏联解体”,其中就诉说了西方对苏联的颠覆和破坏的图谋,这进一步印证了《居安思危》专著中提出的问题的正确性。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做清醒有效的应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全景:对苏联亡党亡国的现实思考  
  
时间:2011年04月01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全景

  1991年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和辨析。李慎明同志主编的这本《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我认为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分析苏共亡党的精品力作。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始终运用辩证法的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始终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书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即苏联共产党的蜕化变质。这本书是作者在前几年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的基础上,运用新材料,进一步研究探讨撰写的,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深刻论述,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下面,谈几点体会。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这是《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一书一再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道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从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到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赫鲁晓夫最为典型,1939年3月,他在苏共十八次代表大会上20分钟的发言中,居然把斯大林恭维了32次。在1952年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同样大肆吹捧斯大林。1954年他还下令刊登斯大林逝世一周年的歌功颂德的社论。但到苏共二十大却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这是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的谎言。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这种所谓评价使苏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怎样评价斯大林和苏共的历史,仍然是总结苏共失败教训的一个焦点。《居安思危》一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比如提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是联共(布)领导的一次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再比如提出苏联共产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就,这是一个兴旺发达的时期。正如邱吉尔曾指出的:他从沙皇手里接过的是木犁,撒手人寰时留下的是原子弹。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提出了一系列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这样一来就把苏共党员以及苏联人民的思想搞乱了,也为后来戈尔巴乔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埋下了伏笔。赫鲁晓夫改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搞“工业党”、“农业党”,造成了严重混乱。

  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而此时,正是西方国家加紧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寻找代理人的时候。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修正主义不仅使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而且滋生了一批瓦解苏共的亲西方的政治人物。

  到了戈尔巴乔夫,彻底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的“新思维”和“民主化”、“公开性”,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他强调:“新思维”就是促进“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限制”和“精神垄断”,打破“一切理论的局限”,实质上就是打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居安思危》一书中提到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安卡拉某大学的一次讲话中说: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毁灭苏联政权和共产主义。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列宁时期,非常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列宁强调:哪里有群众,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列宁坚决反对特殊,以身作则。他经常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据苏联人民委员会接待室统计,仅在1922年10月2日至12月16日的两个半月内,列宁就亲自接待125人次。斯大林在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方面也是令人称赞的楷模。和平建设时期,他一直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一件短皮大衣竟然从十月革命一直穿到去世。他去世后清点其物品时,发现他仅有900卢布存款。当然,斯大林在其晚年也存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的问题,特别是大搞“个人崇拜”,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受到严重损害,党内滋生了特殊化倾向。

  赫鲁晓夫时期,党风进一步败坏,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赫鲁晓夫不讲原则,瞎指挥,讲大话、空话、套话。他在1961年提出苏共的新纲领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纲领,宣布:我们这一代人将要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盲目开垦“处女地”扩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损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党风更是严重败坏。党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非常严重。勃列日涅夫本人热衷于追求表面荣誉和奖赏,在其执政期间竟然得到200多枚各种勋章,在他死后的送葬行列中,为他抬各种勋章、奖章的军官达44人之多。

  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腐败更加严重。戈尔巴乔夫本人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出风头的领导人。他经常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大声朗读国外对他在世界上的所谓改革的评价,这种东西有时会读上几个小时,而亟待处理的问题他却视而不见。受他的影响,苏共党内讲假话成风,普遍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坏现象。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时期特权阶层恶性发展,干部职务越高,特权越多。特权阶层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将过去对国有资产的支配权转化为实际的占有权。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党政干部。所以,一个美国学者讲:“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四个重要原因:干部路线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

  苏联的干部路线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实际上的任人唯亲,干部的任免和分配完全取决于上级领导人的好恶,上下级干部之间形成了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提拔干部的主要标准就是看是不是自己人。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在组织上严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干部路线,违反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在选拔干部问题上的政治标准、德才原则,被任人唯亲所取代。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任人唯亲的干部路线更加肆无忌惮。他上任不久就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新增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8人,撤职2人。更换了部长会议主席和6位副主席,撤换了40多名党中央和政府部长,近100名州委书记。有的材料说,短短几年内,150个边疆区、州、直辖市委的书记被更换了92.5%。错误的干部路线造成党政军干部队伍思想空前混乱,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造成了干部对党的离心倾向。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五个重要原因:严重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改变了党的颜色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搞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即修正主义,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鼓吹“全民党”、“全民国家”,实行资产阶级“公开性”、“民主化”,否定党的领袖、党的历史,造成了全党的思想混乱,很多党员感到迷茫。党的基层组织受到严重削弱,形同虚设。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党风恶化,严重脱离群众。苏联解体前,几百万党员退党,大难临头时,很多党员无所适从,或不知不觉站在了错误路线一边。

  总之,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需要深入探讨,需要很好总结。慎明同志主编的这本《居安思危》是苏共亡党20年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分析透彻,发人深省,希望更多的同志读一读,看一看,对于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有裨益。

  (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

  

  


站在人民的立场解读苏联剧变的教训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教授 周新城

  我一直跟踪研究苏联问题。读了李慎明主编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后,非常有启发。我认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立场鲜明,方法科学,观点正确,结论有说服力。

  立场鲜明对研究苏联解体的教训非常重要。苏共亡党是好事?还是坏事?一直到现在都是有争论的。你如果站在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上,那就是好事;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不仅对俄罗斯人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也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是一个灾难,对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于发达国家的劳动人民都是一场灾难。这本书提供了充分的材料证明这一点。站在劳动人民立场来判断这件事,是非判断、价值判断很容易做出来。可惜我们国内确实还有一批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不是站在这个立场上说话。他们认为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件好事。假如说事件刚刚发生,你看不清楚,有误解,可以理解。到今天仍旧坚持这个看法,我就认为这是个基本立场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这本书的第二大特点。苏联问题非常复杂,国内因素、国外因素、党内因素、党外因素,经济的、政治的、民族的、文化的等一大堆因素,哪个因素发生过作用,产生过影响。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分析是一个大问题,同时也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例如:1954年苏联内政部给赫鲁晓夫写了一个报告,报告说1921年到1954年,苏联因反革命罪判处了300多万人,其中判处死刑的64万人。时至今日,我国出版的一些书还在坚持说前苏联杀了五千万人。由此看来,从材料出发,从事实出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最后,这本书阐明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事件,归根结底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而造成的。我记得彭真同志在1993年就提出了这个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共产党也可能犯错误。但是,我们一旦发现错了就可以纠正。怕就怕你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道路,那就非垮台不可。

  前苏联共产党垮就垮在放弃了旗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最深刻的教训。从这本书里面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在这条道路上走,即使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困难,也是比较容易克服的。放弃这条道路,那就是死路一条。

  

对苏联解体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2011-04-0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梁柱

  我觉得从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到专著《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定稿出版,很不容易。政论片我看了,专著拿到后我又翻阅了一下,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应该向课题组的同志们表示我们的谢意。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的声音。

  苏联解体的确是一个好像解不开的谜。怎么解释这个历史现象?大家都作了不少很好的剖析。苏联解体无疑有着多种原因,我看不下几十、几百种。像经济没有搞好,苏联解体是传统社会主义的失败,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造成的,等等。特别是最后一种说法,是今天比较流行的,就是它是由苏联的模式、斯大林的体制造成的。最主要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这本书给我们作出了十分明晰的回答,我觉得回答得很好。这个回答也非常有意义的。这就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共的蜕化变质。

  今年是苏联解体二十周年,我也发了一篇文章,我对这个问题没什么研究,因为我是搞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所以我的文章是关于毛泽东的预见与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的,也可以说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些关系。我这里主要讲一个问题,我觉得在今天应该重新研究,思考,毛泽东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作出了苏联共产党开始变质并可能灭亡的判断。我觉得这个判断是非常深刻的、非常有历史预见的一个重要判断。我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反面教员的作用,这使我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读的一本书,是苏联解体之后美国驻苏联最后一任大使马特洛克写的回忆录。看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讲到美苏关系的改善,他说美苏关系改善,说如果苏联领导人还在喋喋不休地讲阶级斗争这套理论的话,美苏关系任何改善都是虚幻的,没有意义的。他还注意到了当时的戈尔巴乔夫这些人已经不讲阶级斗争了,虽然他们还在讲马克思主义。马特洛克认为苏共要抛弃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政治家是非常敏锐的。像苏联共产党这么强大的一个党,能够搞垮它的,只能是它自己。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研究苏联解体对我们来说的的确确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苏联解体,当然有体制问题,所以上个世纪,毛泽东就讲《十大关系》,让我们不要照搬苏联人做法。但如果把苏联解体完全归结为体制问题,并照此加以一概否定,表面上是否定了苏联体制中的过分集中等弊端,实际上是否定了这个体制中所包含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就不但会影响到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而且也会影响到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所以说搞清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有助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这本书命名为居安思危,我觉得是很好的,很有现实意义,希望更多的人看看。

为什么前苏联会不攻自破?
  
 2011-04-0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原主任 张国祚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的出版,有比较深远的历史意义。该书反映了著作者强烈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战略意识。在如何看待苏联解体这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上,在国内外各种相关文章著作当中,李慎明主编的这部《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力作。

  当苏联解体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员站出来维护这个苏联呢?当时苏联的军队可以和美国叫板,苏联的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基础设施、教育基础均属世界一流水平。但这些都阻止不了苏联的解体。这个国家是不打自败的,因为它丧失了灵魂。苏联解体就是这样一个最惨痛也最有说服力的教训。

  苏联意识形态防线的崩溃始于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大肆诽谤斯大林,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他这样一反对攻击,整个苏联舆论、社会心理、思想界就开始发生变化。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持不同政见者。1968年,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召开了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工作会议,他在会上讲,看一看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人们是在怎样诬蔑诽谤我们的党,然而我们有哪些党员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批驳这些错误观点?没有。尽管勃列日涅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当时苏联的体制确实很僵化,也包括宣传体制。讲到西方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好;讲到苏联就一片光明,什么都好。这显然不实事求是。美国却很聪明,它在苏联周围建了60多个电台,全天候用苏联各民族语言对苏广播,它不是空喊口号“打倒苏联共产党”、“推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取了纪实、回忆录、实录等方式,把虚假或歪曲的事实弄得有鼻子有眼,让苏联老百姓听了感到苏联自己的宣传假大空,而美国和西方宣传似乎还有可信之处。苏联的意识形态渐渐地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到戈尔巴乔夫散布“新思维”的时候,就很有市场了。再到叶利钦在装甲车上振臂一挥时,就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失去人心就是意识形态防线崩溃的标志。

  为什么现在要讲这个?因为实际上,这是西方摧毁社会主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谋略。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重要手法之一,就是丑化、诬蔑毛泽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晚年也确实犯有严重的错误。但是,综观毛泽东一生,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错。我们的一些学者没有搞清楚西方为什么把攻击的矛头对准毛泽东,不加分析地跟着瞎说一气,这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清醒,仅仅把毛泽东看成是他个人,而没有看成他同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制度、我们的历史密不可分,那我们就会犯极大的错误,甚至会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这不算危言耸听。

  苏联解体所造成的危害,在这本《居安思危》当中写得非常充分。我对慎明同志这一点是非常敬重的。他不是道听途说,而是先后四次亲访俄罗斯找当事者面谈,做深入的实地调查,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可信性。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的蜕化变质
  
 2011-04-0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陈之骅


  苏联解体后,不少民众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仍旧充满怀念。图为群众参加纪念十月革命胜利集会。新华社发

  今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和苏联共产党亡党20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新书《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这部47万余字的专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主持的课题组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的最终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会对本成果的鉴定等级为优秀,认为“无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都具有深远和长期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绪论和八章组成。绪论揭示了统领全书的主题和指导思想,既是全书的重要开篇,又是一篇独立的理论著述。它通过大量资料和数据证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一场巨大的历史悲剧,不仅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而且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空前的低潮。绪论明确指出,尽管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原因种种,但主要的,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的因素是作为执政党的苏共本身的蜕化变质,特别着重揭示了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的“斯大林模式”,而在于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最终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书紧紧围绕着绪论中这一主要观点,在几个最重要、最本质的问题上分别研究了苏共逐步演变的过程。首先是苏共的基本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工作指导方针和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旨在揭示苏共之所以亡党是其领导集团逐渐背离直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结果。第二是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旨在通过苏共的经验教训证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第三是苏共的党风。着重研究的是以党的性质和宗旨为核心的大党风,主要是苏共在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以及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问题。第四是苏共的民主集中制、干部路线和监督机制。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本书接着剖析了苏共历届最高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以及执政能力。最后还研究了苏共历届领导应对西方世界一贯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及其种种手法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揭示出在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问题上外因的重要性,以及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一般理论。

  本书联系当前理论界存在的分歧,对一些重大问题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一些与此相关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澄清。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所谓“斯大林模式”,亦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问题。本书认为,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首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分为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与具体的管理体制机制。两者虽然不可分割,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管方向的,它决定了苏联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可动摇的;后者是实现这一方向的具体办法,它是可以和必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进行改革的。其次,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其建立初期,主要是在上世纪30—40年代,总体上是符合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客观诉求。不然,苏联取得的国家工业化、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战后的迅速重建便无法想象。当然,即使在当时,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但这不是主流。不能因此而对它全盘否定。从50年代初期起,这一模式的弊端日益加重,但是苏共领导集团没有及时和正确地进行改革,反而将改革的方向逐渐引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否定,从而最终导致了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

  二是关于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本书认为,从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打着“改革”的旗号,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包括倡导所谓“民主化”、“公开性”、多党制、全盘私有化等方针,以及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是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也是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三是关于苏联剧变的必然性。基于上述分析,本书认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不是必然的。只要苏共领导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顺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不断对苏联的体制机制进行正确的改革,苏联剧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该书认为,苏共垮台,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和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苏共垮台,而是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苏共垮台,或者说是已经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性质,亦即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的垮台。该书认为,苏共党内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苏共的蜕化变质,是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的。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如果说在其形成之初只是一个贪污腐败、追求享乐和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群体,那么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目标的社会阶层,从而成为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物质力量和原动力。

  该书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苏共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集团在苏联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作用,不能不使人们进一步深思执政党的领导人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问题上所起的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作用。研究理论、研究历史并不是为理论而理论,或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书中涉及的问题和揭示的历史教训,几乎都是值得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执政的共产党,特别是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认真思考的。这也正是本书的主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