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持礼自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_7.新时代资料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7.新时代资料 > 详细内容
爱国持礼自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2/1/8  阅读次数:4274  字体大小: 【】 【】【

爱国持礼自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梁伟平  

                         文章发于: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型期,人们的思维、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尚没有健全和形成统一性。加之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面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旧有的一些价值观念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互不相同的,甚至互相冲突的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有的人照搬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论调,有的搬出儒家经学,有的提出要借助宗教信仰,各种观点在互联网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弄得人们莫衷一是。尤其是发达的网络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冲突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腐朽颓废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影响和冲击着中华民族的年青一代,给中华民族的未来带来严重的危机。因而,确立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显得越来越紧迫。  

一、“内忧外患”的复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以爱国、持礼、自尊、自强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它最能统一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发展观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阶层的人们所共同接受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时代特征的,能够指导和鼓舞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战胜困难,昂扬奋发,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1、信仰缺失、贪污腐化、贫富悬殊、道德沦丧、民怨积累的“内忧”迫切要求我们确立以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来重塑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社会物质财富巨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引发了各种尖锐的问题和矛盾,如市场经济的扭曲,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及恶化,贪污腐化,道德沦丧等等。为什么社会上出现如此多的各种尖锐问题和矛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信仰的缺失,特别是价值观的扭曲。一些党员渐渐对党失去信心,有的甚至要求退党,一些农村基层要求入党的人很少,不少人宁可信佛信鬼信神也不信共产党。有些老百姓宁可听风水先生的话也不听党书记的话,有些农村农民,连续十多年沉迷于六合彩等赌博。一些地方腐败严重,权力滥用,司法不公,治安不良,贫富差距太大等等社会问题困扰群众,很多人想上访又层层被拦截。当前民众的四信(信仰、信念、信任、信心)危机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据有关统计数据,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令人震惊的是,中国发展的速度越快,整体经济实力越强,移民的精英人才却越多。移民目的地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美国。在这个移民队伍中,还有两个特殊的现象:其一,国内财富精英带走在中国赚取的大笔财富,转换国籍后,子女留在国外,富人回头继续把中国作为挣钱发财的主战场;其二,一些腐败官员先把配偶、子女以经商、留学等名义送往国外,获得外国国籍或绿卡后,将巨额资产转移国外,最后自己也出逃。以上现象凸显出一个严重问题:在中国目前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条件下,移民者归根结底是对国家和执政党缺乏信心或者说没有信心。除此之外,更令人忧虑的是,群体性事件和上访数量的增加,表明普通群众也越来越多地失去信心和耐心。据中国社科院分析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群体性事件1993年为0.87万起,2005年上升为8.7万起,2006年超过9万起,2008年以来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及激烈程度都超过以往。每一起群体性事件往往都伴随着死伤,加剧了群众与政府的对立。报告认为,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源于民怨太深。地方不按中央政令执行,腐败、行政不作为等导致问题日积月累,如果民怨无法排解,长久积蓄,终究会爆发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  

今天的中华民族,正处在重大的转折关头,重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显得尤其迫切。只有确立以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才能重塑中华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军事包围、经济制裁、文化渗透的“外患”要求我们必须确立以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来统一中华民族的意志。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无论对内多么讲民主,对外多么讲人权,但他们的帝国主义性质从来没有改变过。苏联解体后,美国一直把中国作为横在自己霸权主义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为了打压中国,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在政治上不断诋毁中国,借口人权问题、民主问题不断组织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攻击,甚至美国的领导人接见藏独、疆独分子;在经济、科技上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对我国实施封锁和制裁;在文化上不断实施渗透,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军事上,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在海上,通过在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和关岛的军事基地对中国形成了C形包围。在陆上,出兵阿富汗,插手中亚各国内部事务,妄图对中国实施从海上到陆地的严密的包围。美国勾结中国周边国家,积极侵犯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的这些举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箝制和削弱中国,为彻底打垮中国创造条件。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举动,如美日韩在中国周边不断的军演,企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与旧日宿敌越南的军演、出售先进武器给中国周边国家,无不印证着美国对中国赤裸裸的遏制。遏制中国的崛起是美国当前最大的对外战略之一。  

在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下,确立以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的核心价值观最能统一中华民族的意志,中华民族才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击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遏制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二、确立爱国、持礼、自尊、自强作为核心价值观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民族精神  

1、爱国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强调“舍生取义”,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人生命。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恢弘的爱国巨著。爱国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为了维护这一核心价值曾付出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爱国也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新中国成立后,几代中国领导人一再向全世界声明,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和个人损害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在中国历史上,那些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贡献和献出生命的仁人志士,永远会受到人民的歌颂和爱戴。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爱国者之一,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不忘在端午节用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来纪念他,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朝戚继光奋战十年,荡平倭患;郑成功依靠高山族人民打败荷兰殖民者,使沦陷三十八年的台湾回归祖国;清朝林则徐禁烟抗英,保卫祖国,他们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都愿捐躯献身。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倒退,推动祖国进步和繁荣的过程中,发挥了铸造“国魂”、“民魂”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在改造生存环境,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和建设祖国的奋斗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反映了中华民族核心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理想追求,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  

2、持礼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精华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我们现在提出来的礼是广义上的礼,它不仅包含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礼仪、礼节,还包含法律法规制度以及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的真理。简单地说,讲事实、讲证据、讲法律依据、讲理论依据、讲礼节、讲道理就是持礼。  

持礼历来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崇高境界。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孔子一生从礼、崇礼,对礼的建设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以至对后世中华礼仪之邦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学礼,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文明之根。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孙中山立足中国、面对世界,把“忠”,也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放在首位,建构“以国为本”的中华伦理道德观,是顺乎历史潮流,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八德”再次强调“仁”并加入了“爱”,将两者相连,既突出了儒家的“仁爱”,又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博爱”。国民党在“八德”的基础上,加上了“礼义廉耻”,统称“四维八德”,在台湾沿用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冲击,国内出现了普遍的道德滑坡,违法乱纪、不守信用、抢劫偷盗、见利忘义、见死不救、冤枉好人等等事件不断见诸报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在法制和德治上出现了空前的危机。这需要我们重申持礼这一民族精华,发扬中华民族明礼识礼好礼的优良传统,丰富“持礼”的时代内涵,重塑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良好风范。  

3、自尊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被尊重。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允许歧视,侮辱,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自觉维护。人不自尊人必被欺,国不自尊国必被辱。没有自尊就没有尊严。做到自尊、维护尊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古往今来,围绕尊严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孔子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尊严和自尊做了最精辟的慨括。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许多先烈志士,视尊严如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千古美谈。西汉时苏武出使西域,身陷大漠牧羊几十年,但始终心系家国,忠于汉朝,在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被喻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他们看来,国家、民族,信仰就是尊严,是置于自已一切利益之上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卖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丧失的气节、品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崇尚尊严是人心所向。我们要大力提倡,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贵的尊严。这样,就会使我们社会的道德风尚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民族幸矣,我们的国家幸矣。

纵览古今,凡自尊之人,必将英名永存,受人尊重,反之则受人蔑视。朱自清是著名散文作家、诗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大学教授,为了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北京的许多教授都联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可是,当时朱自清正得了严重的胃病,且物价飞涨,家里的钱仅可以买三袋面粉。全家人吃饭都不能维持,更别说治病了。负责联系联名抗议签名的人看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不忍心让他签名,可朱自清看了一眼签名单,仍一丝不苟在联名抗议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严正地说:“宁可贫穷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的行为表达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自尊。他们追求的何尝又不是一种“尊严”呢?个人之尊,国家之颜,他们留下的是千古美名。  
不仅每个人应该讲尊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应讲尊严。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列强鉴定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山河破碎,人民受累,中华民族倍受歧视,中华之尊受到践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发愤图强,“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更让全球震惊;香港、澳门的回归显示了我们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大陆和台湾统一是十三亿中国人共同的心愿。  

作家陈祖芬说:“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2010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句话赢得全场代表委员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让人民活得有尊严”拨动了我们时代脉搏中最柔软、最庄重的那根弦。  

4、自强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支柱  

自强往往和自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不可能实现自立,满足于自立的现状国家和社会就会停步不前。自强就是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不断强大。自强自立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一种可贵的精神。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祖国大地上辛勤劳作,艰苦创业,成了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优秀品格,培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而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张海迪5岁时,因病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但她身残志不残,以一种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全部课程,获得了硕士学位。还创作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向天空敞开的窗户》等七部作品。先后掌握了英语、日语、德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成了受欢迎的女作家。  

自强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它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主观能动性。它包含意志、信心和不屈不挠的心理素质,也包含一个人勇敢独立的行为准则,有了这种精神,才可以称为“自强”。自强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主权的保证和团结,当然体现了自强。然而,青年一代的自强情况更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未来的精神状态的标志。也就是说,一个民族今日青年的真正自强,将标志这个民族的未来是光明、健康和生气勃勃的。这样看来,对于国家和民族,自强具有更深的内涵。由于青年的自强是民族未来精神状态的标志,我们应该把个人同民族振兴与伟大祖国的明天联系起来,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把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确立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最符合中国的国情  

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和社会成员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全民族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可以说,把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确立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最符合中国的国情。  

    1把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确立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最能团结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形成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当今时代,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在各国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是风云激荡。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做到立足国内现实、认清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潮流,就必须把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确立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的共识,使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把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确立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最能统一中华民族的意志,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一个社会要保持团结稳定并有序协调发展,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自身的民族价值观。我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要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条件下,凝聚各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必须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把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确立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形成全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  

    3、把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确立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才能积极应对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关系、民族关系的新演变。现在全球一体化、技术化、信息化、军事对峙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上既要坚持中华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性,又要以世界各民族公认和接受的价值观为基础和前提。要求我们在人类文化中发掘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在中华文化中提炼人类文化的一般性,在价值体系的建设上把民族性与全球性协调统一起来,建立既顺应全球化的大趋势,又合乎自身国情的价值观念。把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确立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又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自鸦片战争后100多年里,中国历史是一部屈辱史,直到共产党执政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后,中国人才从屈辱的阴霾中走出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曾遭到不少人的怀疑,但30年的改革开放证明了中国快速崛起。人们对某一事物可以求同存异有不同的看法,但把爱国、持礼、自尊、自强确立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会更加团结起来。人们不会忘记,新中国建立之初,还在敌对势力包围之中,一大批海外赤子放弃优越的海外工作和生活条件,冒着危险回祖国参加建设。曾是共产党敌人的李宗仁先生,正是在旅美期间,从报纸上不断看到新中国日益强大起来,1965年在其年迈之际从海外归来。有记者问:“李先生是不是马列主义者?”李宗仁回答说:“我不是马列主义者,而是个爱国主义者。”以爱国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是面旗帜,凝聚着中华各族人民的意志,连结着中华儿女的血脉。爱国、持礼、自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和不朽的根基。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