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以感恩取暖,用宽恕御寒_7.新时代资料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7.新时代资料 > 详细内容
于丹:以感恩取暖,用宽恕御寒
作者:于丹  发布时间:2011/12/30  阅读次数:9824  字体大小: 【】 【】【

  

于丹:以感恩取暖,用宽恕御寒

  

Hers:感恩无疑是特别美好的一种情愫,但当生活里的种种不如意扑面而来,我们何谈感恩?

  

于丹: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如意,但幸福的人之所以能幸福,是因为面对不幸,他们有能力去解构它。实际生活中,不可能一个苦难横在你面前,你直接就感恩了,其实是需要你先消解掉一部分,然后把剩下的部分放在生活的大坐标系里找到一些感恩的依据。显然我们无法生硬地说:“生活给我的任何苦难,我都能感恩”。

  

Hers:那么如何“消解”?你知道,现实中人们常被那种渴望完美的追求弄得怨声载道……

Hers:被渴望完美的追求弄得怨声载道——这其实已经是问题的答案了。我们为什么感到那么不如意?因为我们的前提是渴望完美。而一个人要心存感恩的前提,就是不能以完美作标杆。

  

每当有人说我,看你多成功、多完美、多智慧!我心里就会生出一个意识,那就是“不要被褒义词绑架”。我觉得美好生命的前提是活得很真实,而真实从来都是不完美的。如果你把目标定在完美上,你就会一辈子会被这个伪命题所绑架。

  

完美这个词多可怕啊——北京冬天的很多五星级酒店有惟妙惟肖的绿色植物,可我们老远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因为它那种没有一片黄叶的翠绿,就是以丧失真实为前提的完美。  我们有很多追求完美的女性朋友,就活生生地把自己给弄成塑料植物,容不得别人见自己的一点黄叶,比如不能面对自己的衰老,觉得老还不如死。

      

所谓完美人生的设置,是对真实人生的绑架,它会让你失掉很多乐趣。  其实,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人人都不完美,人生都很艰辛,得不到什么都是本分,本分没什么好抱怨的;得到一点就是情分,情分就要感恩。

      

Hers:你有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依然心存感激的经历吗?

  

于丹: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曾带户口下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印刷厂,干的活一是跪着擦地板上的油墨;二是把大摞的铜版纸码整齐,双手每抢起一摞,马上就是几道血口子,手掌都没法儿攥上……

  

Hers:困顿的情况下你是怎样“消解”苦恼,并且重建“感恩之心”的?

于丹:我在那个叫柳村的地方呆了一年半。每一个阶段是说服自己迅速地接受现实,而不是呼天抢地逢人就说自己有多倒霉。我很喜欢庄子的一句话:“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意思是:水只在一种情况下能照见万物,就是它安静的时候。人的心不安静看不到真相。那些活干起来再辛苦,也要先撑下来。

  

第二阶段就是改变生活,这种改变包括一些个人价值的确立。当时,因为一本没人能看懂的医古文的书,被我和几个一起“下放”的学生给校出来了,一下子我们在厂子里变得特别值钱,朴素的工人们很敬重我们,村里的孩子也纷纷找我们补习功课,日子开始变得快乐。当你能建立价值的时候,你就能建立信心。

  

Hers:听起来很美了,这样就足够了吗?

  

于丹:不,还有比较奢侈的第三阶段,那就是要去寻找心灵的快乐。我的第一本书就是在柳村写的,叫《东方闲情》,是我们一起“下放”的那帮人合写的。内容是中国文人的清玩雅好,我写其中的关于昆曲的一章。

  

那个时候我在村里就像“大仙”一样,孩子们给我带好吃的,大姐们帮我洗晒被子,工人精心打理我的自行车……夏日的黄昏,我会骑着自行车到田野里转,夜里就在场院的小屋里写作。那日子真像陶渊明所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今在暄嚣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我常常想起那个场景,到此境地,人就不再仓惶,也不惧流光。

  

所以,人身处逆境,首先要接受现实,用建立价值的方式去改造现实,最后提升为心灵的愉悦,这时候感恩就是顺流而下的事了。我坚信人的心灵需求的重要性,庄子说:人的一生要“乘物以游心”,说的就是要将物质生活只看成乘车马穿行的外在,最终要成就的是心灵的悠然与自在。

Hers:通常,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讲究含蓄和自然,很多时候,尤其是对关系亲密的人,心存的感恩和爱都说不出口,你呢?

  

于丹:我不觉得有什么障碍,因为我们家有这个传统,从记事起我就会在出门前亲爸爸一下,再亲妈妈一下,一直到我三十多岁了,到医院里去看爸爸,走的时候妈妈也会提醒说:“丫头,你还没有亲爸爸。”

  

Hers:具有表达爱与感恩的能力,需要怎样的成长环境?

  

于丹:人生活中很多信念的建立是跟你周围的人相关的,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对亲密的人一丝一毫都伤不得的充满爱的环境里。

  

记得1978年的秋天,爸爸在外地没法回来给妈妈过生日,就托人捎回特别多的礼物,其中竟然包括一支新鲜的桂花——因为妈妈的名字里有个桂字。

  

读着爸爸附在花旁的杜甫的《鹿阝州望月》,妈妈流泪了……爸爸是一个很绅士的男人,比如妈妈因为忙着烫头发没来得及做饭,爸爸会特别高兴地带我俩去吃西餐,因为他觉得妈妈烫了头发很漂亮。所以,如果我不亲爸爸一下就走,妈妈是不允许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我现在的家,我家的门厅就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地方,我女儿最喜欢的事,就是搂着我和她爸爸左一下右一下地亲,表达爱和感恩在我们家是很容易的事。

          

Hers:其实感恩和宽恕是连在一起的——如果内心有仇恨,就不会感恩。在遇到别人有意无意的伤害时,如何建立宽恕别人的机制?

  

于丹:感恩和宽恕是一件事的两个表达方式,如何感恩是说我们该如何取暖,而如何宽恕是说我们该如何御寒。答案是当我们生命中的温暖储备到一定能量的时候,我们就足以御寒了。

  

当年朱熹解释“恕”字说:如心为“恕”。就是我站在你的角度上去想问题。再者,什么叫“宽”,其实人是先“宽”而后才能“恕”,一个人平时要修炼的就是自己的宽广和豁达,这样遇到事情才能“容”,才能“恕”。我这样的心态和我的职业也很有关系,一个老师是没有资格动不动就对学生愤怒的。

  

Hers:如果碰到那种拼命与你争、让你无立足之地的人,你会怎么来宽恕?

  

于丹:首先要知道底线,我们说起中国的儒家,都会想到仁爱、宽容,其实大家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并不透彻。有学生曾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在今天看来,以德报怨也是个褒义词,但当时孔子就不以为然,他反问学生:“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就是现代人的准则。

  

如今我们生活在两条线上,最低的系统是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保障,最高的是以伦理修养为体系的道德规范。人不能没有原则地退让,什么事情一旦触及底线,就要诉诸法律,宽恕以不损害这个社会的公平、公正、以及一个人的安全和尊严为前提。

  

Hers: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宽”?

于丹:“宽”,就是你能去真正懂得一个人,朋友曾经为我抱不平,说那些批评你的人没说到点上,可那些夸你的人也没夸到点上,你不烦吗?我当时就想起一件事,我姨是个很封闭的老太太,看到我穿着那种带补丁的牛仔裤和飞边的裤子,就很心疼,说这孩子怎么穿破衣服,快脱下来我帮你缝缝吧!

  

这个时候我体会到她的牵挂和爱,非常感动,怎么能对她的不懂时尚嗤之以鼻呢?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体会她的好意,这是一种情怀。

  

现实生活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关照事物,会得到不同的景观,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永远只是盲人摸象,而且是无法克服的局限。而我们彼此又是无法说服和替代的——明白了这个,就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愤怒甚至恶意。

  

比如,总有人说我,你怎么能这么讲国学经典呢?我也是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很清楚从古典文学的角度不能这么讲;可我同时也是学大众传播的博士,我是站在大众传播学的角度谈个人的感悟,而不是系统化研究。但是,人家是站在一个古典文学研究者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这么一想,他也是很真诚的。凡是真诚的表达都是值得尊敬的——你觉得还有什么不可宽恕的呢


松风和畅(675585112连接:http://user.qzone.qq.com/675585112/infocenter

  

  

来源:空间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