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五教合一说_2.世界统一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文化和平统一 > 2.世界统一 > 详细内容
论文:五教合一说
发布时间:2009/7/29  阅读次数:9250  字体大小: 【】 【】【
五教合一说     转载自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rujiao/wjhys.htm

  

作者:张晓卫

摘要:中国自南北朝时期起就有三教合一之说,历代高僧大德多主张三教合一。基督教的教主耶稣常提到犹太教的教理,伊斯兰教的教主穆罕默德在《古兰经》多处提到犹太教、基督教先知的故事及教理。各大宗教的教主们都在传递着同样的信息棗变人间为净土,让世界充满爱。对照各大宗教的经典和教主们的论述,可以看出各大宗教的教主在对世界的认识、对门徒的要求、来世界传道的目的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因而,五大宗教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可以合而为一的。

关键词:五大宗教 爱 合而为一

说明:本文所指的五大宗教是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五大宗教中流传时间最短的伊斯兰教也有一千三百多年以上的历史,都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宗教。本文以各大宗教的主要经典的记载及教主、祖师的论述为依据,采取类似“以经解经”的方法,避免用凡夫的头脑去解释、猜测圣人教理的真意。通过对五大宗教的教主、祖师这些已被世人公认的圣人们的论述进行对比,相信读者自然会从中得出自己的认识。

自从佛教大规模的传入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起,中国就有了佛、道、儒三教合一之说。

当时,道教著名人物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都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

宋代初期,智园主张佛儒合一,他自号中庸子,即取义融合儒、释两教,他在《中庸子传》中说:“夫儒、释者,言异而理贯也。”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陆象山) 说:“东海有圣人出,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以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

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主张佛、道、儒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全真教教徒必修的经典除了老子的《道德经》之外,还有佛教经典《般若心经》以及儒教的《孝经》。王重阳讲: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被称为全真道南宗祖师的张伯端也主张三教合一,他认为儒、释、道“教虽分三,道乃归一。”

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讲:古今仅正邪两教,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

明代四大高僧都是主张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

智旭禅师曾著有《周易禅解》、《四书藕益解》,主张儒、佛合一。

莲池长老认为:“儒主治世,佛主出世。”不宜分歧。

由以上这些佛、道、儒三教中著名大师们的话语可以看出,在这些大师们看来宗教之间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是可以合而为一的。

那么再来看一看西方人信奉的基督教和阿拉伯世界所信奉的伊斯兰教。

根据基督教《圣经》中的记载,耶稣出来教导世人的时候也讲犹太教的经典及教理。

《新约圣经 马太福音》中耶稣讲:

不要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5:17)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5:18)

由此记载可以看出,耶稣是非常尊重犹太教的经典和以往的先知的,耶稣所讲的教理与其他犹太教先知所讲的并没有什么不同,犹太教的教理与基督教的教理本质上也是相同的。

关于伊斯兰教,一般人的认识是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由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圣人穆罕默德所创始。

但是按照伊斯兰教的观点,穆圣是伊斯兰教的复兴者而不是创始人。因为按照《古兰经》的记载,伊斯兰教自从人类的始祖雅丹(基督教称亚当)开始就有了。所谓复兴是因为在漫长的的历史中伊斯兰教从雅丹、穆萨(即摩西,大约公元前1300年)发展到尔撒(即耶稣:约公元元年—约公元40年)圣人时代之后中断了五百多年,至到穆圣才重新举起了伊斯兰的旗帜,使这个古老的宗教得以复兴。

穆罕默德讲:“我是尔萨(耶稣)圣人之后的人们的首领,因为在我和尔萨之间未有过圣人。” 这也应了孟子所讲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出”这句话。

穆罕默德在传道的时候常讲摩西、耶稣等犹太教、基督教先知的故事和教理,《古兰经》中提到的犹太教、基督教先知就有28位之多。

《古兰经》第二章一一三节讲: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是诵读天经的,犹太教徒却说“基督教徒毫无凭据”,基督教徒也说“犹太教徒毫无凭据”无知识的人,他们也说这种话。故复活日真主将判决他们所争论的是非 

《古兰经》第二章六十二节讲:信道者、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星教徒,凡信真主和末日并且行善的将来在主那里必得享受自己的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 

由此可见,一个人不论有什么样宗教信仰和背景,都可以追求真理,都有可能找到真理。

了悟真理的圣人们讲的道理都是相同的。由于他们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身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民族的语言针对不同的对象讲经说法。因而,从表面上看好像各大宗教的教主所讲的教理有所不同,但是深入研究各大宗教的经典,仔细体会教主们的本意,就会发现宗教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儒教的仁爱、佛教的慈悲、道教的道、基督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仁慈等都是同一个意思,都是要传播爱的种子,让世界充满爱,让人世间变为和平、美好的天堂。

五大宗教对于戒律、因果规律、天命观、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等方面的认识都是一致的。区别只是在于文字表述的不同、具体称呼的不同。下面就分别从上述几个方面讲述。

一 戒律

戒律对于五大宗教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入教者首先就要遵守戒律,否则就无法接受更高等的修炼法门。

佛教讲戒、定、慧三学;首先就是戒,没有戒律就谈不到更深入的修炼。

儒教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与佛教的戒、定、慧三学完全相同,如出一辙。

基督教《圣经》中有记载,有人问耶稣:如何做才能进天国?耶稣讲首先要遵守诫命。

现代人也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集中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有所做为。

各大宗教设立戒律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其信徒的身体及心灵的安全,让信徒减少和避免外界的干扰和障碍、保持身体健康、心境平和,能够集中精神修炼。

通过下面这张世界五大宗教的戒律对照表,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五大宗教的戒律:

世 界 五 大 宗 教 戒 律 对 照 表

各大宗教

教 主

主 要 戒 律

基 督 教

耶 稣

不可杀生,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

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勿非法杀人、勿偷盗、勿奸淫、勿饮酒、勿陷害、不赌博、禁止吃自死物、血液、猪肉、禁止求籤、禁止拜偶像

佛 教

释迦牟尼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道 教

老 子

老君五戒:不杀生、不喝酒、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

儒 教

孔 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首先由上表可以看出,佛教和道教的戒律是完全一致的,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与道教的教主老子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时代。当时交通不便,中国与印度相隔万里之遥,也未见史料记载他们两位有过交往,因而可以排除他们相互借鉴的可能。所以这个问题就更值得探索真理、研究宗教问题的人们深思了,为什么他们对门徒所要求的戒律都是相同的?竟然没有丝毫的差别。

同样,如果暂且将“不杀生”狭义的理解为“不杀人”的话,基督教的戒律与伊斯兰教的戒律也没有什么差别。

穆斯林的斋月举世皆知,斋月期间禁止杀生,不许作任何邪恶之事。其实不仅在斋月期间应如此作,一个真正的穆斯林每一天都应如同在斋月中一样。

儒教中虽然没有像其他宗教那样明确的有五戒、十戒,但是以“仁者,爱人” 为主旨,宣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孔子及其门徒,如何会去杀人、偷盗、奸淫、妄语。

通过各大宗教的戒律对照,可以看出圣人们制定戒律的本意都是一致的,都是基于孔子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五大宗教都将“不杀生”列为最重要的戒律,首先强调其重要性。

中文版的《圣经》中将“不杀生”翻译为“不杀人”,因而基督教教徒或许会因此讲:可以杀动物、吃动物的肉。但是在基督教的圣经中,有许多处提到了不杀生,参照《圣经》中提到的有关记载以及英文版的《圣经》,可以清楚的看出《圣经》的作者的原意:要善待一切生命,尊重一切生命,仁爱一切生命。

《旧约圣经》创世纪中讲:

创 1:29 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

创 1:30 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

由《创世纪》中的这一段记载也可以看出,上帝在创造世界、创造生命之初已经为人和动物分别安排好了各自适合的食物,现代科学也证明素食是最适合人类的食物。。

《旧约圣经》创世纪中还有一段记载更明确的表明上帝不许人们杀生:

创 9:4 惟独肉带着血,那就是它的生命,你们不可吃。

创 9:5 流你们血,害你们命的,无论是兽,是人,我必讨他的罪,就是向各人的弟兄也是如此。

创 9:6 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

看了上面的记载也许还有人会说,这只是不许人们吃肉、杀人,并没有明确的讲不许杀动物。那么再看看下面这段《旧约圣经》利未记中的记载, 就应该明白上帝的意思了。

利 7:22 耶和华对摩西说,

利 7:23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牛的脂油,绵羊的脂油,山羊的脂油,你们都不可吃。

利 7:24 自死的和被野兽撕裂的,那脂油可以作别的使用,只是你们万不可吃。

利 7:25 无论何人吃了献给耶和华当火祭牲畜的脂油,那人必从民中剪除。

利 7:26 在你们一切的住处,无论是雀鸟的血是野兽的血,你们都不可吃。

利 7:27 无论是谁吃血,那人必从民中剪除。

利 11:41 凡地上的爬物是可憎的,都不可吃。

利 11:42 凡用肚子行走的和用四足行走的,或是有许多足的,就是一切爬在地上的,你们都不可吃,因为是可憎的。

利 11:43 你们不可因什么爬物使自己成为可憎的,也不可因这些使自己不洁净,以致染了污秽。

利 11:44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你们也不可因地上的爬物污秽自己。

由以上的记载中可以明确的看出,基督教所崇拜的上帝要求基督徒:所有动物的油不可以吃、所有动物的血不可以吃、所有的动物都不可以吃,不论是地上爬行的还是天空飞行的动物都不可以吃。按照这样的意思去推断当然也包括水中的动物。

可见基督教的上帝也是要求其门徒不杀生的。因而将“不杀生”翻译为“不杀人”实在是有背圣人们的原意,有违基督仁爱之心。以下有一段摘自绿色餐桌网站的文章,从中更可以看出不仅耶稣是吃素的,而且各大宗教的教主都是素食者。

“根据经典学者瑞恩·玻立新出版的包含短文、专访和食谱的「上帝的食物」书中的探讨(毕达哥拉斯出版社,1998年,US$19.95),耶稣基督确实是一位素食者。

在这本书中,玻立对耆那教、佛教、印度教和道教等各大宗教进行了精深的探讨,这些宗教全都具有非暴力、宽容、轮回以及鄙弃肉食的基本传统,玻立还探讨了犹太教、罗马天主教、回教和基督教关於素食的明显证据。

玻立说:「世界上所有宗教的教主都是素食者。」玻立本人也是一位素食者,他目前住在纽约布鲁克琳,任教于社会研究新学院。他说:「神圣生活的要素之一就是简单的生活。」

玻立说:「如果人们相信他们的救世主也是动物的救世主的话,这里将会成为一个不同的世界。」

基督教在西元两百年後,耶稣制订的素食戒律连同起源于古希腊的轮回概念已不再为人们所熟悉。「但是今日,」曾周游世界、撰写此书并沿途收集食谱的作者玻立说:「东方素食传统正以美味佳肴为先锋进入西方世界,即使不被西方宗教所接受,也已逐渐被西方人所接受。」”

各大宗教的戒律不仅是其信徒应当遵守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不论其有没有宗教信仰,也应当尽力去做。遵守这些戒律不仅有利于实践者个人,而且也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

在1993年9月举行的有六千多人参加的“世界宗教议会”全体大会上讨论和通过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该《宣言》根据各大宗教都包含的“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撒谎”和“不可奸淫”四条戒律,针对当代世界的状况,表述了四项“不可取消的规则”:1、珍重生命——致力于非暴力与敬重生命的文化;2、正直公平——致力于团结与公平的经济秩序;3、言行诚实——致力于宽容的文化与诚实的生活;4、相敬互爱——致力于男女平等与伙伴关系的文化。来自世界各种不同宗教的“宣言”签署者们承诺:要献身于共同的全球伦理,更好的相互理解,以及有益于社会的、有助于和平的、对地球友好的生活方式。最后,《宣言》呼吁所有的人,不论是男是女,信教还是不信教的人们一起努力,以实践这种生活方式,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虽然这个宣言还是将“不杀生”的戒律,当成“不杀人”来解释,但这对于经历了千百年大小战争、相互仇杀,尤其是刚刚经历了被称为“战争的世纪”的20世纪的人类社会来讲,不杀人已经是一个进步了。假以时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杀生的恶果越来越显现的时候,人类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迟早会认识到“不杀生”绝不仅仅指“不杀人”。

总之,五大宗教的教主们在数千年前所制定的戒律,对于人类社会至今仍具有非常必要的指导作用。如果这些戒律能够得到全人类的遵守,那么世界和平当下就可以实现。

二 因果规律

因果规律是我们这个世界自然存在的,它并不是哪一个人发明创造的。我们在世上所作的一切,都会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回报到我们身上。哪一个人都不希望灾难降临在自己身上、都希望自己平安顺利、幸福安康。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将不好的事情做在别人身上,这样别人也不会将坏事做在我们身上。

五大宗教的教主都非常清楚这一规律:

佛教讲三世因果,佛祖释迦牟尼讲: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佛教的教理贯穿着因果规律,佛教徒修炼的目的就是跳出因果轮回、达到自在解脱的境界。

佛教中有一首偈,清楚的说明了因果规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讲:(你)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圣经》中有许多处都提到了因果规律: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一节讲:不要论断他人,以免被人论断。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二节进一步解释说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这些话完全是基于因果规律在讲,因为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与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谓异曲同工,言异而理同。

伊斯兰教也相信因果报应规律,《古兰经》第十章讲:

二六.行善者将受善报,且有余庆,脸上没有黑灰和忧色,这些人是乐园的居民,将永居其中。

二七.作恶者每作一恶,必受同样的恶报,而且脸上有忧色——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他们对抗真主——他们的脸上彷佛有黑夜的颜色。这些人是火狱的居民,将永居其中。

道教的著名经典《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全篇都在讲因果报应规律。

《书经》中讲: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做不善,降之百殃。

中国人都熟悉这样一句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儒教五经之一、被称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也讲因果规律 ,坤卦文言中讲: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周易》64卦都是在讲因果,由初爻至上爻、由此卦至彼卦这中间的发展、变化都是因果。

由以上列举的世界五大宗教教主的讲述、经典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的,不论是东方圣人还是西方圣人都了解因果规律、宣讲因果规律。所有这些话目的都是相同的,都在告诫人们要做善事,不要做坏事,避免受到恶果的报应。因为圣人们非常清楚:因果报应,如影随形。谁也躲不过。因为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那一个人发明创造的,谁也逃不出因果规律的惩罚。圣人们出于对人类的慈悲、基于对众生的爱心,担心自己的徒子徒孙陷入因果报应中,担心芸芸众生不明世理、胡作非为,受到恶果的惩罚。 所以古往今来各大宗教的教主都在宣讲因果规律。

三 天命观

中国人都熟悉《论语》中的名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意思是非常明确的,人世间的生与死、富贵与贫贱在孔子看来都是命中注定的,即所谓冥冥之中自有上天安排。

五十而知天命的孔子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 尧曰》)

知天命,了解人生使命被孔子当作君子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的最根本的问题,必须首先对此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 季氏》)可见知天命被孔子看作人生最紧要的问题,其他的观念都由此而来。知天命、明白人生的使命才能够胸怀坦荡、随遇而安。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道教教主老子讲: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教徒清心寡欲、乐天知命、逍遥自在,一切顺从自然造化的安排。

不单是中国圣人有此观念,西方圣人也相信天命。基督教《圣经》中有讲: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圣经 传道书》Ecc 3:1)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圣经 传道书》Ecc 3:2)

《新约圣经 马太福音》Mat 6:34 中耶稣讲: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Mat 6:25)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Mat 6:26)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Mat 6:27)

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Mat 6:28)

基督徒相信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顺从上帝的安排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被称为顺从者、和平者的穆斯林,更是事事听从真主的安排,一切随遇而安。

相信前定,坚信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均由安拉前定,是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之一。

《古兰经》指出: “安拉创造万物,并加以精密的注定”(25:2),

“他(安拉)预定万物,而加以引导” (87:3)。

佛陀所讲的三世因果本身就是相信天命的反映。人生的生老病死、荣华富贵在佛陀看来都是前世注定的,也就是佛教中所讲的定业。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修道者必定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随遇而安的人,必定是一个知天命的人。因为各大宗教的教主都是这样要求、教导其门徒的。

四 天下一家

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观念在五大宗教的教主们看来本是自然之事。

按照五大宗教的观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力量所创造、所主宰。这个力量在不同的宗教中有不同的称呼,佛教称之为佛,儒教、道教称之为道,基督教称之为上帝,伊斯兰教称之为真主、安拉。

道教及儒教将世界的最高力量称为道,《道德经》第25章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在中国古代圣人的眼中“道”被视为一切生命的根源、万物生长的原动力、宇宙最高力量的代表。道教徒和儒教徒修炼的最终目的、最高境界就是得道。

道教经典《道德经》中的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子看来万物都由道所化生,所以道教讲万物同一体,这万物之中自然也包括人类。庄子讲:“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

儒教五经之一的《礼记 礼运》篇中讲:“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非私意之也。”

从这段话中也可看出,天下一家本是自然造化之安排,不是哪个人私人之意愿。

佛经中也讲:一花一草,皆是佛菩萨的化现,皆有佛菩萨的爱力在其中。

基督教《圣经》创世纪第一章中讲:上帝创造了天地、创造了日月、星辰、创造了高山、大海、创造了动物、植物、创造了人类,总之一切都是上帝所创造的。

伊斯兰教对此也持同样的看法,《古兰经》第二章中有如下的记载:

一一五节: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无论你们转向哪方,那里就是真主的方向。真主确是宽大的,确是全知的。 

一一六节: 天地万物都是他(真主)的,一切都是服从他(真主)的。 

一一七节: 他(真主)是天地的创造者。

由以上的列举可以看出,五大宗教都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原本由一个共同的源头而来,即天下本一家,也就是老子所讲的万物同一体。有了这个基础,世界大同的观念就更是自然而然之事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反之,害别人就是害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耶稣讲:“要爱人如己”,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既是基于因果规律,也是因为天下本一家。

《礼记 礼运》篇中孔子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由此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所讲的“大同”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即人人爱人、人人被爱的世界。这也是圣人来世界教导民众的目的,即变人间成净土、让世界充满爱。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回答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短短的12个字,包含了圣人对人类社会的期望。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千百万年的企盼,对和平、美好生活的企盼都包含在孔圣人这短短的12个字中。如果有一天,不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人类社会整体都能做到这一点,那样我们的世界将会真正的实现千百万年以来人类长久的企盼、共同的追求,变为美好的天堂。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发表共同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可见世界大同不仅是圣人们的志向,也是千百万年以来人类共同的理想;不仅是中国圣人的理想也是西方圣人的理想。

基督教《圣经》马太福音(5:7,5:9)中耶稣讲:

慈悲待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上帝的慈悲。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被称为上帝的独子的耶稣就是一位伟大的和平使者,为天下人传福音、播撒爱的种子。基督教教理中贯穿着上帝的爱:

约翰书壹中讲(4:7):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

(约壹 4:8)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约壹 4:11) 亲爱的弟兄阿,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

(约壹 4:19) 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

(约壹 4:20) 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

由上述经文可以看出,基督教所讲的天国就是充满爱的国度,基督徒所敬仰的上帝就是爱的代称、主耶稣就是爱的化身。

以慈悲、博爱、救苦救难、普渡众生为己任的佛、菩萨更是和平的使者、爱的化身。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由此可见佛、菩萨的果位是靠慈悲心成就的,菩提心就是爱心。

《吉祥经》曰: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华严经·十地品》曰:不为自身求快乐,但欲救护诸众生。如是发起大悲心,疾得入于无碍地。

被称为和平者、顺从者的穆斯林也信奉同样的道理,以慈爱著称于世。《古兰经》中有讲:

你们应当努力团结,彼此相爱;

不以慈爱待人者,也得不到安拉的慈爱;

你们慈爱在地上的人,上天之人必慈爱你们;

你们欲进乐园,比先信道;欲信道,必须互爱。我没有告诉你们爱的基础吗?即传播和平。

由此可见,五教圣人都在为人类传播爱的种子,都在为世界的和平讲经、说法、传道,都在教导世人要以爱心待人、彼此和睦相处,共建和平、美好的人间天堂。

综合上述四个部分的论述可是看出,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这五个世界公认的伟大的宗教所崇拜的最高力量是相同的,都是对爱的不同表述,称为道、叫做佛性、还是称作上帝或真主,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慈悲、爱力的代称;五大宗教的教主对于门徒的基本要求都是相同的,各宗教都有基本的入门戒律,且惊人的相似,甚至完全一致。各大宗教教主设立戒律的本意和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都要求其门徒先作一个坦坦荡荡、干干净净、明明白白的人,然后才谈得到成道、上天堂等更高等的事;同时他们对于天命观、因果规律的认识都是相同的,都要求门徒要看轻身外之物,专心于道,多做善事、多做利益他人之事,不做恶事,避免受到因果规律的报应;五教圣人都致力于传播爱的种子,在人世间建立和平、美好的天国,都是爱的使者、爱的化身,都是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理想的实践者。他们所宣讲的教理都贯穿着爱的信息。一言以蔽之,五教圣人的教理就是棗爱。因而可以认为,五大宗教能够合而为一,成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宗教,成为爱的宗教。

参考文献:

  1. 《论语》
  2. 《庄子》
  3. 《道德经》
  4. 《太上感应篇》
  5. 《孟子》
  6. 《周易》
  7. 《礼记》
  8. 《圣经》
  9. 《基督教儒学四讲》 何世明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年10月出版
  10. 《古兰经》
  11. 《穆罕默德》 王俊荣、沙秋真编著, 辽海出版社 1998年10月出版
  12.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版)
  13. 《文史知识》 2000年第3期《世纪之交的儒学》一文 作者 香港孔教学院 汤恩佳教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