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法平:人类不是古猿进化来的_6.新时代探讨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6.新时代探讨 > 详细内容
薄法平:人类不是古猿进化来的
作者:薄法平  发布时间:2011/9/20  阅读次数:4126  字体大小: 【】 【】【

  

人类不是古猿进化来的  

  薄法平
                                                                                                                          

                 我在《人类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新的人类起源理论——杂交起源论。
           杂交起源论的定义是:“宇宙人(即神类)在大约400万年前,以他们创造的古猿(或原始野人)群落为母本,以他们自身或史前人(即仙类)的高级基因作为改良古猿(或原始野人)群落的父本,对一部分古猿(或原始野人)群落进行宇宙生命科学技术条件下的基因改良,也就是无性杂交,对古猿(或原始野人)的正常进化过程进行人工干预,从而使古猿(或原始野人)群落产生基因突变,古猿(或原始野人)的进化过程发生了第一次跳跃,产生了新的物种——猿人。猿人就是地球现代人类的远祖。” 这就是人类的起源阶段。人类的进化阶段表现为:猿人被宇宙人赋予了属于“人”特有的精神体即所谓的灵魂以后,迅速摆脱古猿(或原始野人)作为野生动物的基本特性,从而迅速地发生人猿分野,毛发、外貌、智力等外部特征迅速发生积极地改变,开始向新人进化。
           在《人类的起源》中,我从宗教学、考古学、生物学以及哲学等角度比较全面的论证了杂交起源。
           杂交起源论的精髓之一,是从哲学角度把考古、生物、宗教等学科有关的人类起源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把无神论与有神论统一起来,把唯物论与唯心论统一起来,把科学与宗教统一起来,形成了新的人类起源理论——杂交起源论。
           杂交起源论的精髓之二,是提出了天地之间三个力量划分的理论,即把天地之间的智慧力量划分为神类、仙类和人类。神类是第一力量,仙类是第二力量,人类是第三力量。神类和仙类是人类的祖先和人类起源的导演者,是人类的创造者,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幕后推动者。人类进化的短期目标将是仙类,最终将向着神类进化而去,这就是人类的未来。
           杂交起源论的精髓之三,是提出了在400万年前,接受了宇宙人或史前人高级基因无性杂交的灵长类动物群落,也就是人类赖以起源的母本,很可能不是古猿,即不是达尔文认为的大猩猩和黑猩猩,而是那个时候地球上特定的原始野人群落。即人类的祖先不是大猩猩黑猩猩,而是宇宙人、史前人和原始野人。原始野人在外貌、智力、行为等方面都比古猿优越。
           400万年前地球上存在的原始野人群落,因为具有进化成为人类的优越条件,被宇宙人、史前人作为人类赖以起源的母本,被进行了基因移植和基因改良,使得原始野人群落从整体上进化成为了人类。这些原始野人可能没有在地球上留下后代,从而人们没有发现它们。它们的遗骨化石和猿的遗骨化石极其相似,被人们误认为是古猿,并且成为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根据,成为了科学推定的根据。
           生活在当今地球上的非洲猿,其进化发展的时间已经是人类的2倍,但至今也没有表现出进化成为人类的丝毫迹象。这从一个侧面证明,在400万年前接受宇宙人、史前人的基因移植即无性杂交而发生进化突变,一跃进化成为人类的根本不是古猿。在人类起源的过程中,当时的古猿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它们仍然生活在地球上,一代一代繁衍至今,其后代仍然生活在非洲草原和森林中,至今仍然是猿。这就是大猩猩和黑猩猩至今没有表现出进化成为人类的迹象的原因,它们进化不成人类是合情合理的。
           杂交起源论的科学推定毫无疑问更接近于人类起源的真相,也清楚地解释了非洲猿为什么进化不成人类的原因。
           关于地球各个大陆的野人目击事件和野人报道已经很多,对此,《人类的起源》已经给予充分解释。同时,足以证明地球上不但分布着猿,而且还分布着野人,忽视野人的存在是错误的。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或摘录请务必注明出处)
                                                               2010年12月
本文来自人类的起源网,原文地址:http://www.rlqy123.com


  

来源:人类起源网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