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这六种技术灾难,足以摧毁世界_1.科学前沿信息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新知 > 1.科学前沿信息 > 详细内容
启示录:这六种技术灾难,足以摧毁世界
发布时间:2017/10/29  阅读次数:11360  字体大小: 【】 【】【

  

                           启示录:这六种技术灾难,足以摧毁世界

2017-10-29  全球创新论坛


✎  编 者 按  

尽管听起来像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和影视导演、制片人——迈克尔·克莱顿笔下科幻惊悚小说中的场景,但以下六种技术完全有可能摧毁我们所熟知的生活。


2017年,所有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都很棒。


但是,并非所有技术都会带来好的结果。正如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所说:


“船的发明者,也是沉船的发明者”。


换而言之,无论技术有多好,总有一些事情可能会出错。


尽管听起来像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和影视导演、制片人——迈克尔·克莱顿笔下科幻惊悚小说中的场景,但以下六种技术完全有可能摧毁我们所熟知的生活。


1

超级人工智能




超级智能和技术奇点的到来是基于以下假设:


人工智能有一天会拥有比我们人类更强大的能力。


与受生物进化限制的人类相比,机器能够以不断增长的速度来改进和重新设计自己,并变得越来越聪明。


我们很难预测比人类更聪明的实体会干什么,但最终结果可能是机器消灭人类,就像电影《终结者》中的场景一样,人类被“天网”所奴役。


2

把世界变成“灰蛊”




“灰蛊”(Grey Goo)一词来源于纳米技术之父埃里克·德雷克斯勒(K.Eric Drexler)的代表作《创造的发动机》(Engines of Creation),而这个词很少与积极的一面相联系。


所谓“灰蛊”指的是一种由纳米技术所带来的灾难性事件,即有吞噬物质能力且能够自我复制的纳米机械群失去了控制,在无限制的自我复制过程中会不断吞噬星球上所有的物质,结果就是整个星球乃至星系都被纳米机器人所覆盖,并且变成一片灰色的(Grey)荒漠。


在《创造的发动机》一书中,埃里克·德雷克斯勒写道:


“想象一下,一个漂浮在一瓶化学试剂中的复制体,不停地复制自己……,第一个复制体在1000秒内完成一次自我复制,这两个复制体在接下来的1000秒再复制2个,4个再复制4个,8个再复制8个。10个小时后,新的复制体不是36个,而是超过680亿个。


不到一天,它们的重量会达到一吨;不到两天,他们的重量将超过地球;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内,它们的重量将超过太阳和所有行星的总合——如果这瓶化学试剂不会干涸。“


这个想法是如此的令人震惊,这促使英国查尔斯王子呼吁皇家学会进行研究。


虽然现在,自复制的纳米机器技术还不存在。


但明天会怎样?我们无从知晓。


3

地球资源耗尽




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与具有争议的自然资源获取方式(例如水力压裂技术的采用),可能会加剧灾难的发生。


尽管全球都在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科学家对殖民其他行星也越来越感兴趣,但以某种方式耗尽自然矿产资源肯定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风险因素。


4

大规模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破坏的不仅仅是实体,还会造成政府动荡、经济崩溃和社会混乱。


从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大规模黑客攻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规模化的协同黑客攻击是多么地具有破坏性。


网络攻击可能会污染水厂、关闭能源,导致各种混乱;攻击也可能导致敏感而机密的信息泄露,从股市、银行账户上抹去数万亿美元,或者摧毁通讯网络。


加之人类抢劫与掠夺的“恶”的一面,一旦社会道德层面的约束消失,这时并不需要通过一个恶棍持有威胁世界的核武器来索要赎金,就可以导致全球难以想象的混乱。


5

实验技术错误




随着诸如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纽约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等项目的开展,科学家对解开深层次的物理奥秘非常有兴趣,包括物质、暗能量及其他高能实验。


不需要各种惊悚小说家的描述,这也足以引起人们对末日场景的关注,例如有意或无意的人造黑洞、不稳定的“奇怪的”粒子、假真空状态,或者其它什么东西。


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教授Frank Close将这个情景比喻为“连续三周获得彩票大奖”的可能性。他认为:


问题在于人们相信自己有可能连续三周获得彩票大奖。



6

高科技武器战争




遗憾的是,从技术角度来看,高科技武器清单上已经有了“核武器”的大名。由于拥有大量核武器,人类目前有能力结束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


目前,拥有核武器最多的是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共拥有大约15000枚核弹头。


最近,战争中正在上升的另一个威胁是全自动武器系统的出现。


一旦投入使用,它会以远超我们预料的速度改变战争,使得武装冲突迅速升级到远超以往的规模。




来源:资本实验室

作者:Luke Dormehl/译:王进

编辑:Jennie

来源:全球创新论坛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