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以色列集体所有制的基布兹_7.新时代资料_蓝星新时代网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社会与哲学资料集 > 7.新时代资料 > 详细内容
走近以色列集体所有制的基布兹
发布时间:2016/1/13  阅读次数:3101  字体大小: 【】 【】【

走近以色列集体所有制的基布兹

作者:邢小群  发布时间:2016-01-12 09:10:39  来源:文汇报  

  

基布兹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基布兹的居民经常举行音乐会和各种演出等活动,他们甚至有他们自己的专业交响乐团

  早就听说过以色列集体所有制的基布兹。没想到进入以色列第一天的凌晨,就入住了基布兹办的酒店。同行的朋友预先研究过下榻酒店的情况,告诉我们,这个星级酒店就属于一个基布兹,名尼耳艾茨咏村,建于1950年,由来自美国、苏联和欧洲其他国家的100个犹太教家庭建立。酒店里面的照片,展示了半个多世纪建设的历史。在这里吃早餐,感觉餐厅规模超大,原来这是基布兹全村共用的大食堂。酒店旁边还有一座养牛场,里面有上千头牛。我们匆匆进去参观了一下,就上车赶路了。

  基布兹在希伯莱语中是“团体”的意思。原来我以为这只是少数人的社会实验,到了这里才知道它和以色列建国的历程密切相关。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既是以色列首任总理,也是“基布兹”运动的坚定推动者。他从政府卸任后,又回到基布兹当普通农民,去世后就安葬在基布兹的土地上。一些政府部长、军队的高级将领,也曾是基布兹成员。

  基布兹来自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思潮。最早的移民依靠世界各地犹太人解囊相助,返回曾经的居住地。但他们自己不从事生产劳动,多雇佣阿拉伯人,加上家长制的管理,以失败告终。

  1909年,出现犹太人第二次返回家园的浪潮。他们一块一块地从本地居民手里买下土地,但多在沼泽、盐碱或荒漠戈壁。当地气候干旱、土壤沙化,农业生产条件极差;加上疟疾流行,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移民中很多是手工艺人、教师、医生和神职人员等,缺乏在沙漠地区生存的经验和技能。最初靠世界各种基金会帮助置办土地和生产工具,为了确保大家能够定居下来,他们采用了抱团取暖的方式:集体生活,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自给自足。本着共济思想,形成一整套管理方式:内部不领工资,住房、穿衣、看病、教育、文化娱乐全部免费;在集体食堂吃饭,有公共洗衣房洗衣;集体的商店,登记选购,在基布兹内部买不到的东西,可取钱到外地购买。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均归基布兹所有,从生产产品到定价销售,完全由基布兹自己决定。基布兹成员选出的管理委员会,没有任何特权,只是一种业余服务。

  民族的痛苦经历,使他们渴望平等与尊重,在基布兹内,所有成员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他们知道,仅靠一两个人不能“使旷野像伊甸”,需要整个民族共同的努力。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已经有了170多个基布兹,成为后来不断归来的犹太人的落脚点。据说,基布兹成员生活压力比较小,没有负担,因此,基布兹的家庭一般比较和谐,夫妻关系融洽,离婚率极低,仅为千分之三。

  以色列的地形,像一把古代人打磨的石刀,上边如手柄,下面是尖刀,生活居住区域基本沿着海岸,本来不大的国土67%是沙漠,50%用水来自海水淡化。极度缺水的现实,让他们发明了滴灌技术。我们坐车沿途看去,要么是寸草不生的荒漠沙丘,要么是一片片的种植大棚或耶枣林。土里都埋着造价不低的滴灌水管。真是:让你哪儿绿,你就得绿。他们运用电脑控制滴灌,用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每年农产品除了自给,还向欧洲出口大量水果和蔬菜。以色列农业产量四成来自于基布兹。

  我们在死海岸边又参观了一个以植物园为主体的基布兹。数千种植物,花团锦簇,浓荫遮蔽,曲径回还,像是神话中的花园。在这里,我们用午餐,又一次体验了可供几百人同时就餐的大食堂。

  导游小李,是来自中国的女孩儿,原是重庆大学地理专业学生,聪明伶俐的她,在校期间认识了一个学汉语的犹太帅哥,爱情让这个独生女不远万里,嫁到了以色列。现在小夫妻住在婆婆家。婆婆虽然宽容而有教养,但不能拥有自己的小家庭总非长久之计。她和丈夫目前买不起房子,因为以色列主要城市的住房比中国还贵。丈夫有亲戚是基布兹成员,所以他们正在申请加入,以解决住房问题。申请者需要先租房住一年,经基布兹全体成员民主评议,才决定是否吸收。

  基布兹不止从事农林牧业,也发展工业,包括塑料、机械、食品、服装,并涉及计算机、通信设备等高精尖产品,现在的基布兹工业占70%,农业占20%,旅游也成为基布兹收入来源之一。

  为了生存的安全,早期的基布兹还是一个准军事化组织,拥有相当数量的民兵,后发展成以色列武装的核心力量。基布兹的孩子从小过集体生活,集体意识强,富有组织纪律性,易于培养,多被编入特种部队。应该说,基布兹曾承担了戍边卫国、训练士兵、吸收移民的社会职责。

  基布兹是自愿结社,自愿参加,自由退出。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基布兹的年轻人想到瑞士滑雪,他觉得自己一年的劳动,足够换去瑞士的机票。向集体委员会申请,被否决了,理由是:如果每个人都想去瑞士,该怎么办呢? 虽说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年轻人由此生出离开的念头。最近20年,基布兹逐步引入按劳分配的观念,成员们也开始获得收入,拥有私人储蓄。听说,在基布兹生活过的人,最终七成会选择离开,三成会留下来。一部分基布兹已经开始改革:公有的房屋折价卖给个人,土地“包产到户”,水电开始收费,集体食堂不再免费;在外工作人员收入全部归自己所有,不用上交集体。

  还有一部分基布兹产生了变种,叫莫沙夫,是独立农庄组成的合作制农业社区,农庄归个人所有,各户大小固定,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生产,自负盈亏,每户都支付一样数额的税收。谁的农场利润高,谁的生活条件就更好。莫沙夫居民通常都有着相似的意识形态,宗教观点和生活方式,关系非常紧密,对社区具有很强的归属感,责任感。管理层由民选的议会组成。社区的建设通过一种特别的税收实现。社区中还有大量的志愿者活动,主动为家园作出贡献。

  我想,人类文明不会是一种形式完全替代另一种形式。某种生产与生活方式,存在是一种可能,变异也是一种可能。


  蓝星新时代  | 版权所有 | 联系信箱及支付宝 fozairenjian#126.com (使用时#改@

本站域名 www.lxxsd.cn         豫ICP备08106469号-4             内 


分享到: